9.山东省某高校研究生孟×告诉记者,他是学化学的,当时因为专业不是很好,不少同学都没有顺利地找到工作,光他认识的没找到工作的至少有20%。但最后校方公布的就业率却高达91%,“真让我大跌眼镜”。
“就业率怎么统计是很有学问的。”山东省某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能计算出这么高的就业率,是因为目前就业率的计算公式比较宽泛,其公式是: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而学校在统计时,既包括签订正式就业协议和应聘协议的,也包括出国留学的,这样一来,比例自然就高了。山东省某艺术类院校的宣传部长则告诉记者,由于学艺术的学生不少选择了单干,为此学校颇为头疼:如果只统计实际就业人数,这样的就业率不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排名,来年的招生也成了问题。
据了解,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在统计数字上动脑筋,甚至公然暗示学生: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拿来一张拟接收意向书即算做就业。据了解,有的高校为了保证高就业率,就推荐同学和一些定点的单位签约,一签就是上百,等统计数据上报以后再统一辞掉,其间也不上班也不发什么工资,完全就是挂个空名。
采访中,教育界人士指出,现有的就业率统计排行对高校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更不能作为评判高校开设专业的“硬杠杠”。就高校而言,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于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就业率才会自然而然地逐步提高。
本书中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10.当记者赶到位于湖南宁乡县城的湖南拖普信息教育学院时,跳楼学生吴××的尸体已被运走,现场虽然经水多次冲洗,可血迹依然清晰可见。通过吴的同学,记者了解到,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明年就要毕业了,除了编程这一门功课比较突出外,其他功课成绩一般,平时活泼开朗,可最近三四天,吴到长沙参加了一次人才交流会后人就变了,沉默寡言,表情忧郁,时不时说现在工作难找,自己又没学什么东西,对不起父母亲。昨天吃过晚饭后,他说睡不着,找到校医要安眠药,但没有拿到,想不到就出事了。
本书中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11.石磊是太原师范学院的应届毕业生。2008年10月,他通过了一家网络企业的面试。但这家公司告诉他,需要试用3个月才能决定是否最终聘用。为了求职成功,在随后的3个月里,石磊起早摸黑地工作,期间,这家公司负责人频频向他表示,表现好就可以留下来,这使得石磊更加努力工作。然而,年关将近,就在石磊满心期待地签完协议回家过年时,却被告知无法签约。
“这三个月我付出了许多努力不说,单是招聘会我就错过了不知道几个,机会成本太大了,这三个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石磊说。
石磊的经历并不是个案。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当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此类的“试用而不录用”、“用而不聘”现象,正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梦魇”。
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山西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抓住大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以“试用”为名大量招进大学生,而最终录用的寥寥无几。
“不久前,一家股份制银行在山西大学要了60多名学生试用,结果签了就业协议的只有三四个。”陈宏林说,银行是“试用不录用”的典型代表,一些银行每年都打着试用的旗号过来要一批人,推销信用卡等业务,学生们辛苦干了半年后,说不要就不要了。
山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献忠说,很多企业常年都在招聘,之所以是常年招聘,就是因为光试用不录用,把大学生当成周期轮换的廉价劳动力,恶意廉价使用大量大学生,使用一段时间后,采取种种理由解聘学生,或者增加劳动量、减少待遇,让学生主动辞职。这部分用人单位以企业为主,民企居多,但也不乏一些知名企业、银行。
民盟山西省委社会服务部部长康国强近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他说,利用“试用期”廉价使用大学生劳动力的现象在山西企业用人单位中较为普遍,这种现象让大学生有付出没回报,不仅耽误了找工作的宝贵时间,使大学生的求职信心受挫,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较大影响。
本书中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12.大学生“零薪就业”表明许多大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面对现实、降低自身的期望值,从这方面来讲也许是一个好现象。但是,“零薪就业”并不是一个理性行动,实为下策。无论是家庭富裕者还是家庭贫寒者,每个家庭为十数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付出的人才“生产成本”都是巨大的。可能对于家庭富裕者,半年或者一年没有工资算不上什么,可对于那些期望孩子毕业后能补贴家用偿还读书债务的家庭来说,半年或者一年的工资并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它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的能力。“零薪就业”一方面加剧了人才市场竞争的紧张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使求职者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想要通过“零薪就业”来增加竞争筹码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本书中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三、申论要求
1.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15分)
2.根据给定材料,试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要求:分条叙述。字数300字左右。(25分)
3.用25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要求方案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分)
4.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论述深刻。(40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