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考生及社会各界关注的新高考昨日落下帷幕。昨晚,本报在第一时间邀请厦门一中高三各科备课组组长、一线教师等点评高考各科试卷。今年卷子有哪些特点,来听听名师们的看法吧。
语文
作文只相当中考水平
点评人: 陈岩立 厦门一中语文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我个人觉得今年的语文相对简单,整个题型结构、考点要求基本跟省质检保持一致,学生看到这些考题不会觉得面生,进入考试情境会比较快,整体难度值大约在0.65-0.68。
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第一题“名句名篇”的默写,取消了以往的可选择性,市质检为4选3,这次规定性的题目,3题都必做,这样避免了考生赌注式的,把宝押在某些题上,同时也给出了信号:只有扎扎实实地将要求背诵的课文背熟,才能得分。
“文言文阅读”从去年开始,回到人物传记上,早几年都是游记,这更符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阅读文体很重要,人物传记更便于考生阅读和理解。考查的几道题当中,有重要文言文的虚词、特殊句式的翻译,总体来说不难。
“文学名著、文化精典阅读”方面,选择题难度适中,跟平常考试训练总体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道题,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跟之前省质检的考试不太一样,省质检要求结合实际来谈,有点探究的味道,在我看来,这次高考是“拨乱反正”,你能理解就能答。
在选考类方面,今年很多考生反应,文学类的阅读更简单一些。没看到题的时候,我还挺纳闷,因为以前考生看到文学类阅读就躲。去年广东省发现,选实用类的考生比选文学类的考生,语文分数要高很多,我想今年福建省可能是有意识地降低文学类的难度。
我们发现,今年不管是文学类还是实用类阅读,文本都是写人的,文学类的题目是《阿庆》,实用类为《寂静的钱钟书》,都是人物散文,两者难度有所均衡。文学类的考题不再那么让人望而生畏了,而是回到了该考什么就考什么的境地。
有点遗憾的是,今年的作文有点低难度的倾向,相当于中考的水平。考题为“半命题”的形式,题目为“这也是一种———”在近几年来的高考中,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类题型平常在课堂上也有训练过,不会给学生太陌生的感觉,写作空间太大,也因此可能会出现套题的现象。
总的来说,语基部分有一定的区分度,语文素养好的考生与语文素养一般的考生分数会拉开,但语文得高分,关键看作文分,今年的作文题目并不太能区分学生的水平,这对于好学生来讲似乎不太公平。
(商报记者 林桂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