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大厦高招咨询会火热
省内外90多所院校现场展风采
六万人热问“高招”
考生家长认真阅读本报有关高招录取分数线的报道。 (陈英杰 摄)
十年寒窗,两日鏖战。现在,要想成为大学生还差最后一关:填报志愿。昨日,由市教育局和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2009年高招志愿填报咨询会在泉州晚报大厦举行。省外近40所名牌高校与本省50多所院校云集一堂,与到场的6万名家长、考生“零距离”接触,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今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我省高招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全省高招分数线刚刚烫手出炉,而高考志愿填报下周起又即将展开。正值芸芸考生人生选择的关键之机,又逢教育、招生政策新颜乍变之时,所有的紧张与困惑、取舍与期许,都在昨日火热的高招咨询会现场上,共同酝酿着属于自己的盛夏果实。
咨询现场:8时刚过提前火爆
昨日上午,太阳似乎也起来得特别早。7时许,阳光就已能将匆匆赶往泉州晚报大厦的考生和家长们的身影拉得斜长了。原定8时30分开场的咨询会,也因为他们的早到而提前火爆起来。
“赶快去占个好位置。”“快去找要报考学校的咨询台。”8时许的咨询现场,记者听到的都是如此风风火火的对话。许多高校咨询台的招生老师还没前来“练摊”,台前早已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考生,有的抓紧时间阅读当天的《泉州晚报·教育特刊》,研究刚刚公布的高招分数线,有的拿着学校的招生宣传单仔细琢磨,有的则开始互相交流探讨起来。在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等省内高校的台前,人们有序地排起“长龙”,令准时前来的老师们措手不及,一坐定就急忙一边整理材料、一边接受咨询了。
咨询高峰在9时出现,许多高校的咨询台前早已被围得密不透风,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争着索要学校资料,挤到前台的忙不迭地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靠后的则竖起耳朵捕捉着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有心的,会掏出纸笔迅速做好记录。“太火爆了,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已接受了一两百人的咨询。”在武汉大学的咨询台前,负责招生的老师一边高举着招生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的宣传单,一边满头大汗地向家长、考生介绍招生情况,忙得都没时间喝上一口水。
“及时雨!真的是场及时雨!”和女儿一起前来咨询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前天我省今年高招分数线刚刚划定,泉州晚报社和市教育局联办的高招咨询会紧接着就举行了,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及时搭起了咨询平台。一些参加过多届咨询会的高校招生负责人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适时、高效,便民、可靠。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考生,丰泽交警大队二中队、市巡警直属二大队和泉秀派出所也都派出干警,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和现场安保。万祥微创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到现场,负责急救工作。
“平行志愿”元年:既要“冲”也要“保”
“老师,请问你们学校今年的分数线大概是在哪个段呢?”“我的分数学校会录取吗?”在昨日高招咨询会现场,这些是记者听到的提问频率最高的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建招生组杨勇老师说:“每年的高招咨询会,我们听到的第一个问题一般都是关于分数线的,今年也不例外。早上前来咨询我们学校信息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第一句话一定是关于分数段的。”杨老师建议,咨询前,家长和考生要事先了解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询问,这样不仅家长、考生轻松,而且也更具有针对性。特别今年是福建省首次实行平行自愿政策,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中意的几所学校进行咨询。
武汉大学的陈老师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考生要询问分数线时,应该要事先到相关网站查询所咨询学校的信息、专业知识背景等,不要盲目“扎堆”、“抓瞎”,费时又费力。
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对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已明确。今年我省首次实行平行志愿,省内院校的投档比例在1∶1左右,省外院校也不超过1∶1.05,往年我省实行梯度志愿时,志愿的满足率为70%左右,今年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志愿满足率预计可达95%以上。
95%,这个接近完满的数字表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工类或者文史类的位次,对照各批次理工类或者文史类录取人数计划,可以基本判断自己可被哪一批次录取。但是,在许多高校看来,平行志愿并不意味着安全,学生填写的3-5个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投了5个学校,最终只可能被一所学校招收。
“就像你有一张入场券,可以到游乐场玩4个项目,但是只能玩一项。玩过了不喜欢想换另外项目并不可能,因为券已用完作废。”一些高校老师提醒学生,平行志愿也要慎重把握,要注意“梯度”。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这是省高招办给广大考生应对平行志愿提出的“十二字诀”。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
选择“冲”,还是“保”,对处于福建省平行志愿元年的广大考生来说,还需要颇费些心思。
家长学生: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特色专业、热门专业、优势专业、冷门专业等成了昨日咨询现场的关键词。“选好学校还是选好专业”成了家长和考生的又一个难题:热门专业竞争太大,冷门专业市场前景又有待估摸。在学校和专业之间,何去何从,家长和考生都在“三思而后行”。
特地从三明市赶来的考生朱斯琦对记者说,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虑的是“专业优先”,父母也支持自己的专业兴趣。因此,在总分634分的前提下,她给自己挑了7所高校,从中再遴选4所进入志愿表格。除了考虑高校的品牌外,更多的还是看中专业。“选学校、选品牌。”泉州五中考生小陈和父亲更看中学校的品牌和氛围。小陈说,学校的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至于录取专业是否满意,还可以通过转专业或辅修来解决和弥补。
相比于前几届咨询会上家长的盲目,今年的家长大多有备而来。市区王女士特意和同事换了班赶来参加咨询会。来之前,她已经和女儿挑选了一批中意的高校,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并将这些学校2006年至2008年的录取分数、高出本一线的分数都自制成表格,以便“按图索骥”。“我们还是把学校作为首选。”经过一上午的咨询,王女士看上去收获颇多,在她自带的本子上,已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大高校分数线、咨询电话等信息,“回去和女儿再好好商量。”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为了解决家长和考生的这个矛盾,许多学校开始努力在这二者间寻求平衡之道。清华大学今年首次试行打破文理招生界限,比如,数学基础好的文科生可以填报建筑学,理科考生如果对人文社会学科方面有兴趣,也可以填报。而浙江大学则推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以此减轻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压力。目前,浙大共115个本科专业,招生时却只分为社会科学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和工科实验班等。学生只需根据自己未来的基本方向进行选择,经过一年至两年的学习,对各个专业有一定了解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逐渐确定主修专业。天津大学双学位、优势学科政策,武汉大学推行七所211、985高校互修“第二学位”政策都吸引了考生前来咨询。
就业前景:挑起“生源大战”
在咨询会上,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或就业率高的学校,成了高校吸引考生的法宝,硝烟弥漫的“生源大战”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着眼于“就业”这个充满挑战意味的词。
“今年生源质量好的话,我们会考虑进行增加招生计划。”采访中,许多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扩招”,足见这些高校对“尖子生”众多的福建省的青睐。而这样做的更深层次的结果,将使他们的就业率得到可预见的稳步提高,从而带来下一轮吸纳更多优秀生源的良性循环。
据天津大学主管招生和教学的副校长余建星介绍,近年来,天津大学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2008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66%,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就业率高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口供应之间的高度契合程度。”余建星说,天津大学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往往直接到校选择毕业生。
高就业率是许多家长和考生动心的选择。“看了四五所重点院校,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和南京等地,选择的专业都是容易就业的。”市区李先生希望自己的儿子就读经济专业,在他看来,经济类专业依然是就业市场上最好的入场券。
但是,对于就业率的过高期望也将带来诸多问题,如报考的高校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报考的专业多集中于实用性、应用性专业,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对此,一些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分析,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程度是有阶段性的,并非一成不变,希望家长和考生们更多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可发挥特长的专业,或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力选择学校、专业,这样才能对将来的就业有切实的帮助。
□本报记者 洪佳景 实习生 杨小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