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一分之差就可能影响录取结果——
高考加分 泉州怎么“加”?

2009年高考第一天傍晚,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后,考点大门刚打开,考生潮水般地涌出。在这场人生转折点的考试中,所有人都希望能有公平、公正的竞争。 (陈起拓 摄)
[核心提示]
重庆今年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等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加分的关注。这项政策本身是为防止选拔人才“一刀切”而建立的,但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弄虚作假等问题。精简加分项目、健全监督机制等改革高考加分制度的呼声响起。
泉州高考加分现状如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泉州加分的考生人数减少,加分幅度降低,高考加分政策阳光化,操作程序严密,“已经日益走向公平、公正”。 □本报记者 张沼婢 实习生 许钹钹 陈丹婷
【现状】
1849人次今年享受加分
目前,牵系千家万户的高招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一分之差就可能影响录取结果。泉州考生高考加分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据了解,今年高招,福建首次在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公布高考加分照顾名单。根据这份名单的统计,泉州共有1849人次享受加分照顾政策。
据统计,我市今年考生总人数(含高职单招)达60877人,享受加分照顾政策的考生约占2.97%。这些加分考生(包括具有双重身份的考生40人)中,散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有62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3.5%,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少数民族408人,占总比例的22.1%;排名第三的是教工子女,有385人,占总比例的20.8%。备受争议的奥赛加分考生有28人,占总比例的1.51%。
《2009年福建高考加分照顾政策》中有规定:“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宁德市、罗源县、连江县、福州市晋安区的北峰山区(日溪乡、宦溪镇)、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龙海市隆教乡,永安市青水乡,上杭县官庄乡、庐丰乡,宁化县治平乡的畲族考生;晋江市陈埭镇、惠安县百崎乡的回族考生;华安县高山族聚居点的高山族考生;生活在高山(享受高山补贴)、海岛(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加20分。”
泉州市教育局分管招生的副局长吴若萱说:“今年的加分考生人数较往年相对减少,首先是政策照顾的面缩小。比如,上世纪80年代师资欠缺的时候,教师子女可以加分,目的是为鼓励他们报考师范类院校,现在师范类报考回归正常,照顾政策也跟着调整了。以2004年、2005年为例,教师子女还可以加20分,2006年降为加10分,2007年开始改为优先录取了。其次是符合政策规定的人数减少,比如三侨子女,现在就比较少了。还有就是加分的分值降低或者加分取消,像地市级三好生以前可以加分,但现在取消了。”
在所有加分考生中,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占了多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省里的相关文件通知,今年我市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少数民族考生,有晋江市陈埭镇、惠安县百崎回族乡的回族考生,共办理了400多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评论】
改革高考加分制度势在必行
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7日宣布,取消31名违规加分考生的高校录取资格,媒体对此事中民族成分造假行为后果的热议将因此而告一段落,但相关讨论还在继续,一个主要问题是:高考加分制度该何去何从?
高考加分制度是为了纠正高考选拔人才中“一刀切”偏差而建立的,有其合理性。但这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弄虚作假等问题,从而对其公平性形成了冲击。今年高考前后被曝光的浙江、重庆等地加分造假事件就是明证。面对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应该顺势而为,通过改革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从根本上杜绝造假事件,维护高考的公平性。
改革高考加分制度,首先应当精简加分项目,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争议较大、监管难度大的加分项目,应该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勇气。从浙江省航模生加分造假一事不难看出,这样的加分门槛偏低,市场化组织的参与也使此类特长培训成了“富人的专利”。再比如,北京大学去年录取的24名重庆考生中,有17人为加分考生,其中13人凭借“二级运动员”加分,4人凭借少数民族成分加分。而在一些地方,花钱就能买到“二级运动员”证书。对这类加分项目,即使要保留,也应严格审批程序,控制规模。
健全监督机制、增加透明度,也是改革高考加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平来自公开,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高考加分造假现象严重,与决策、执行不公开有直接关系。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地方加强了加分公示,但公示制度还很不完善,对造假责任人的处理也存在模糊地带。如何在这方面切实改进,是主管部门应当尽快解决的问题。
要杜绝高考加分造假行为,社会监督不可缺少。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被查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事件中,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始终对查处不积极,执行政策不彻底,在舆论持续不断的压力下,事件处理才向正确方向发展。由此看来,在民意表达渠道越来越通畅的今天,任何部门都应以科学、客观、虚心的态度对待民意诉求和社会监督,一意孤行或模棱两可,都很难蒙混过关。 (新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