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莫家彦 实习生 吴燕萍)陈美秀,一个刚满18岁的瘦弱女孩,曾在“莫拉克”台风来临之前,还戴上草帽拖着伤腿帮患肾结石的母亲下地抢收花生。昨天上午,在“2009年金秋助学仪式”上,她对记者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市总工会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第一年的大学学费基本得到解决。
为了能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圆大学梦,从6月下旬开始,市总工会和厦门商报社联合发起“金秋高考助学活动”,希望能为他(她)开启一扇远行之门。从6月25日启动以来,包括陈美秀在内,我们报道了23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近2个月来我们的新闻热线接到了300多个爱心电话,基本上每个报道过的学生都得到了爱心资助,其中有7个学生由于家庭特别困难,在我们的牵线下,由爱心人士一一结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今年的“金秋高考助学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共筹资近百万元,其中市总工会本级就筹资近30万元,帮助138名困难学子顺利升上高一级学校。此外,我们还收到了各类爱心捐款8万多元,同时还有7位爱心人士与贫困生结对帮扶,共捐助17万元。此外,彩虹基金也为8名学子提供了每人3000元的助学款。所有筹集善款汇总,超过了120万元。
在昨天的爱心助学款发放仪式上,有一位特别的受助学生不能前来,她特地托记者转达对“金秋高考助学活动”的感谢,因为有了这个活动,她就能从甘肃的群山峻岭中走出来,远赴海南圆自己的大学梦,她说,等自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医生,一定要来厦门,感谢为她捐助学费的好心人。她就是本报昨日报道过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四族乡应届高考生梁雪娇。
附捐助名单
(由于许多爱心读者是自己与贫困生联系捐助,此名单为不完全统计)
资助人 受资助对象 资助项目
熊女士 李亚旋 捐助600元
曾先生 王鸿鑫 捐助1000元
柯女士 未指定 捐助10000元
黄先生 傅碧珍 捐助500元
王小姐 傅碧珍 捐助1000元
朱先生 李婷婷 捐助四年生活费(2.2万元)
李先生 李婷婷 捐助四年学费(2.4万元)
吴国栋 李婷婷 捐助2000元
黄女士 纪亚芬 捐助四年大学费用(2.4万元)
朱女士 王鸿鑫 捐助300元
李女士 张根潮 捐助500元
李女士 纪亚芬 捐助500元
林先生 徐旭辉 捐助600元
明女士 李毅芬 捐助700元
叶女士 陈美秀 捐助1000元
匿 名 叶一舟 捐助500元
匿 名 张根潮 捐助1000元
匿 名 未指定 捐助2000元
匿 名 王翠芬 捐助6000元
交 行 未指定 捐助3000元
建 行 未指定 捐助5000元
(商报记者莫家彦整理)
人物声音
未来我将努力向前冲
受助贫困学生代表 柯星宇
我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今年四月中旬,我被保送至中国药科大学的英语专业。这本是一个喜讯,但昂贵的学费却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妈妈早年失业在家,长久以来,是爸爸独自支撑着整个家庭,爸爸是厦门公交集团开元分公司的一名员工,他的工资是全家惟一的收入。当全家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时,爸爸所在单位的工会为我们申请参加了金秋高考助学,这无异于一场春雨滋润了干涸的禾苗。
我将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人生,勇于承担责任,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来回报亲人,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努力向前冲,用实际行动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并将爱心传递下去。(莫家彦 吴燕萍)
感谢慷慨出资的爱心人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陈永红
金秋八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金秋助学”启动仪式,帮助今年高考、中考被录取的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圆梦。我对即将踏入大学门槛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我更要感谢慷慨出资捐助贫困学生的单位和个人。
金秋助学活动是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积极开展助学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切实保障困难职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是各级工会组织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金秋助学”活动中来,关爱困难职工群体,奉献你们的爱心。
各位同学,你们因为家庭暂时的困难,经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艰辛与磨难,然而你们又是幸运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希望受到资助的同学们,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善于鼓励自己,自信而不自卑。 (莫家彦)
将爱心一棒一棒接力下去
厦门商报社社长、总编辑 黄毓斌
我是1989年来厦门上大学的,今年是第20个年头了。回忆自己的大学经历,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每餐只打一份饭、一份菜,打菜时专挑那些口味重的,比如辣椒炒肉那种有荤有素的菜类。
大一时,我获得了助学金,我到现在仍然记得当时拿到它时的激动心情,这是来自学校、社会的帮助。因此,我将这份爱心化为学习的动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至今,我仍然非常感谢那些曾给予我帮助的爱心人士。
经过4年多的不断改革改版,厦门商报目前已经成长为厦门地区一张以财经为特色的主流都市报。一直以来,我们都全力投入“爱心助学”的活动中来,从“爱心格子”到“金秋助学”,我们希望,将爱心一棒一棒地接力下去,希望受捐的学生们以后也能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莫家彦 吴燕萍)
本版图片 陈理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