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和自治区政府共建高校。日前,该校招生办主任刘实向记者介绍了内蒙古大学今年招生工作的10个亮点。
实行大类招生和按类教学
从1999年开始,内蒙古大学就实行了大类招生和按类教学。如经济管理学院按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3个专业)和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4个专业)两大类招生。本科一二年级实行按类教学,三四年级根据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专业。实行按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基础更扎实、就业口径更宽广,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考研。学校还注重文理科交叉渗透,例如英语专业既招收文史类学生,也招收理工类学生;日语专业既招收汉语授课学生也招收蒙语授课学生;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
为第二志愿考生预留160个名额
为避免第一志愿考生与第二志愿考生“撞车”,保证学校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该校继续预留第二志愿招生名额(只面向自治区内招生)。今年第二志愿招生计划预留160个名额。
增加热门专业招生名额
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内蒙古大学今年本专科招生规模与往年持平,本科招生3280人,新高职招生900人,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近几年考生踊跃报考的热门专业,如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等专业,招生名额相对增加。扩大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招生规模,名额由去年的50个增加到100个。
与北大联手
2000年,内蒙古大学与北京大学达成协议,结成手拉手协作学校。根据协议,内蒙古大学每学期选派60名本科生去北京大学学习,至今年上半年,已经选派了近600名人。北京大学每年还接收内蒙古大学推荐的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本科生可以到国外深造
目前,内蒙古大学已经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互派 留学生。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日语、俄语专业学生赴日、俄留学,其中一些学生还可以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内蒙古大学和国外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为了帮助新生加快向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内蒙古大学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在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方面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为学生将来就业或者考研创造条件。从2005年开始,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成绩,通过考试再次选择专业。
面向全国招生 融合多地域文化
内蒙古大学每年有1/3以上的学生来自国内其他省份。学校认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渗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好处。
助学体系完善
目前,内蒙古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助学体系,各院系还有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的奖学金。
适应社会需求 增设新专业
根据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需要和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结合国内外影视文化市场需求,学校新设表演(二人台表演、影视表演)专业。同时,新设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为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举办校园开放日
6月17日,内蒙古大学将举办第三届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暨内蒙古大学高考咨询周活动。届时将邀请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广大考生、家长可以亲身领略内蒙古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和优越的教学条件,感受内蒙古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内蒙古大学招生网(www.ndzsw.cn)随时解答考生的各种问题,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名单一经确定,马上上网公布并且接受社会监督。口文/本报记者 牟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