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老师:
西安高新一中历史高级教师 李淳纲
2009年文综历史试题较之于2008 年可以说实现了平稳对接,保持稳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保持稳定不变的考试测量与难度,保持稳定不变的导向。但并不意味着09试题没有创新和变化,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承古萌新”。
1.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整合试题,体现历史学科的认识功能
历史试题逐渐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水乳交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如第39题是一个三科综合题,材料从新航路开辟到三角贸易,从资本来到世间到党领导人民奔小康,全方位的考察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如第23题,引用拉尔夫的一段话,考察了全球化的问题。
2.以隐性介入的方式关注热点,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2009年文综历史试题没有刻意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而是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十七大”和政府机构改革,纪念改革开放30年,反对分裂等,在试题中都有体现。如第16题,通过辽和西夏两个政权相似处的比较,巧妙涉及民族关系问题;18题,引用李大钊的一段撰文,说明思想解放问题;21题考察美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引出民主政治问题;37题通过古今税收政策的变化,说明农村综合改革的问题等。
3.从三维目标的教育理念出发,引领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
新课改提倡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同时,新课改注重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精神的提高。2009年文综历史试题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12到23的选择题都是创设了全新的情景材料与鲜活的背景,试题的整体设计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22题英国工业革命时的情况,一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37题第3问,其实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认识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可以说,2009年文综历史试题既敲响了旧教材的暮鼓,也敲响了新课改的晨钟。
名师简介:
李淳纲,中学历史高级职称,国家级中学历史骨干教师,陕西省考试中心高考评卷中心组成员,高新一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担任二十届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成绩优异。撰写的多篇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等杂志发表,主编或参编了《金榜一号》等多部教学用书。曾为省电视台《考试联盟》做过指导教学的节目,西安教育电视台《三秦名师名校》栏目特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