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浙江高考 >> 文章正文
 
2009年浙江省地理高考试卷命题趋势与特点
整理自:浙中新报 2009-4-30 15:26:59

把握方向

    抓住主干

    科学备考

    命题趋势与特点

    1.考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中信息的呈现主要有以下特点:提供教材以外的信息;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提供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提供组合信息;逐步给出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考试说明》中一些新的考点和内容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如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时代性的内容,如地理信息系统、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从2009年的样卷看,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试卷政、史、地学科将以拼盘的形式出现,政治、历史、地理的分值各100分,地理试题的结构为11个选择题加两道综合题,其中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综合题为56分。在综合题中,IA模块《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应该有适当的分值比例。另外综合题基本上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能力,这种形式能够考查考生答题中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2.区域地理学习要求的变化

    (1)要求掌握不同尺度(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以前的考试明确要求掌握的是日本、印度、埃及、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地理特征,这个变化我认为体现了两层含义:强化了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因为提供的区域可以是不同尺度比例下的任何地区;同时弱化了区域地理特征中具体名称的记忆,也很好地体现了能力考试的方向性。

    (2)要求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这个也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区域对比、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特点,近几年高考试题呈现的形式大多以某区域为载体来考查最基本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可见掌握区域的地理特征是学好地理的基础。许多热点和焦点问题往往会使人们特别关注某个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便会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3.注重地理思维品质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原则,就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体现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以及生产的影响和作用。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总结知识规律,整理知识结构,分析知识联系,构建思维线索,获取有效信息。重点考查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在阅卷中发现思维清晰、答题规范的学生比较少,考生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复习。

    4.开放性试题比重有所体现

    地理试题设问的开放性比较突出,如2008年天津卷“找出我国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2008年山东卷“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有人提出‘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赞同或反对);2007年重庆卷“对两条规划的高速公路方案进行评价”。2009年浙江抽考卷“农民通过征地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这类问题的答案虽然具有开放性,但是也具有明显的限定性,并不是随意作答都能得分,考生要多加重视。

    最后阶段的复习建议

    1.梳理符合自己思维的知识体系

    要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首先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建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知识网络,使自己对知识有一个较好的整体把握。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有些长效性的热点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全球变暖问题、能源问题、农业问题、城市化问题等,复习过程中考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时事热点对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展,对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有清晰的把握。

    2.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式

    题目一般由情景和设问两部分组成。拿到题目后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中的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为了减少信息的干扰,高考试题中一般都不会提供多余的信息。然后要仔细审读设问,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通过审题,力求领悟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把握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联,从提供的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在地理问答题的命题设问中,其指向性和限定性十分明确,因此答题时一定要明确答题方向,抓关键词,人家到底让我答什么,人家到底让我怎样答。从阅卷情况看,许多考生拿到试题以后不能认真审题,对于有些有用的信息视而不见,不能充分提取,而试题提供的信息如一个数字、一个符号都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必需条件,忽略了某个内容就可能误答或答不全。因此在答题前要适当延长读题的时间,尽可能全面地挖掘有用的信息。

    3.养成科学规范的表达习惯

    科学性指的是答题时要用词精练,言简意赅,尽可能减少口语化的表述,使用学科专业术语。对问答题的评分,目前还是采用踩点给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若能做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关键词语突出、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往往能多得分。回答的问题有多个角度时,各要素要分层展开,阐述应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般先定性,后表述原因,最后是结果,有时要写出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和事物、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切勿自相矛盾。其次答题中还要善于运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进行阐述。发展的观点指的是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变化。辩证的观点指的是要从地理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台风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隆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