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学考会考 - 高中学业水平 - 广西高中学业水平 - 正文

2017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试大纲与说明

来源:广西考试院 2017-10-9 9:41:10

2017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

1
2017 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大纲与说明
历 史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
二[2014]10 号)和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物理》的相关精
神和要求设置的,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省级国家教育考试。考试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
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是面向广西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标准参照
性考试。
凡具有广西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按照广西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条例规定,在本考试中取得合格及以上等级是广西普通高中学生毕业
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之一,本考试结果也是高等学校招生录
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本考试结果以 A、B、C、D 四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 D 为不合格。
二、考试目标
高中历史学业考试旨在考查考生经过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后,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具体体现
在历史学科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的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历史的评价与价值判断等方面。
I 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I.1 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I.2 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特征和结论。
II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II.3 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II.4 识别历史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
2
II.5 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II.6 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或综合能力。
III 历史的评价与价值判断的能力
III.7 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III.8 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
等的现实意义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及《广西普通高中
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按时完成的必修课程内容,即必修Ⅰ、必修Ⅱ、
必修Ⅲ三个模块。
(二)考试内容要求与说明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必修Ⅰ
古代中
国的政
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
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
秦朝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
知道秦统一的经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了解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内容
了解郡县制的基本内容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
从汉至元政治制
度的演变
了解汉朝巩固中央集权和削弱丞相权力的措施
了解汉朝选官用官制度的内容
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了解北宋巩固中央集权和削弱丞相权力的措施
了解元朝行省制度基本内容,并理解其影响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
了解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的史实
理解内阁与军机处对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
3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理解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列强侵
略与中
国人民
的反抗
斗争
1840年至1900年
间西方列强对中
国的侵略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经过
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
容,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了解黄海海战及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史实
了解义和团反帝运动的主要经过
必修Ⅰ
列强侵
略与中
国人民
的反抗
斗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和全民族的抗日
战争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经过
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
评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了解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
理解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近代国
的民革

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基本内容
辛亥革命
知道同盟会成立的基本史实
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历史
意义
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
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知道中共一大召开的主要史实,并评述中国共产党诞生
的历史意义
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及其形成的标志
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经过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过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知道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土地革命的基本史

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主要史实,理解其历史意义
4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知道解放战争爆发、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标志性事件
和重要战役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现代中
国的政
治建设
与祖国
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经
过和主要内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了解《共同纲领》的内容及其意义
必修Ⅰ
现代中
国的政
治建设
与祖国
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民
主政治建设
知道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新时期的民主法
制建设和祖国统
一大业
了解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分析
其影响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经过
知道“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
现代中
国的对
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知道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
20世纪70年代中
国在外交方面的
重大成就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经过
了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并分析其
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重要的外交活

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
动的基本史实
知道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基本史实
古代腊
罗马政
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了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
内容,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罗马法
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评述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5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欧美资
产阶级
代议制
的确立
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知道“光荣革命”的主要史实
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
影响
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美国总统制与共
和制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及两党制主要内容
理解美国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意义
认识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民主政治在欧洲
大陆的扩展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德国统一的基本史实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

了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其表现形式
从科学
社会主
义理论
到社会
主义制
度的建

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和巴黎公社革

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
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
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知道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当今世
界政治
格局的
多极化
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
局的形成
知道“冷战”的发起过程及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
内容并分析其实质
知道“北约”“华约”的形成及其重要影响
了解“冷战”背景下国际关系紧张的史实
认识冷战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
的发展
了解欧洲共同体到欧盟发展经过,理解其背景及影响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知道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和影响
知道苏东剧变的主要史实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
强的表现及影响
6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必修Ⅱ
古代中
国经济
的基本
结构与
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
经济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灌溉工具及古代中国
著名的水利工程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
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官营手工业
的特点
知道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古代中
国经济
的基本
结构与
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
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政策和资本主义
萌芽
知道“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表现,理解其产生的原
因及影响
了解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基本内容及表现
了解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
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近代中
国经济
结构的
变动与
资本主
义的曲
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了解洋务运动主要措施及积极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主要企业及分布情况
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曲折发展
认识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表现,理解其原因及
特征
了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国
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简述其原因
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
中国色
社会义
建设道

20世纪50年代至
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
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决策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基本情况,分析其
7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了解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及其影响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邓小平恢复经济的基本
情况
认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及经济体制
改革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策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认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主要内容、
特点和作用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格
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上海浦东
的开放开发的基本情况。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和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

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近
现代社
会生活
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的变化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基本情况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认识近代以来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

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
大众传播媒体的 了解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情况
8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发展 知道互联网在中国的逐渐普及与发展
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航路
的开
辟、殖
民扩张
与资本
主义世
界市场
的形成
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知道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西欧列强的殖民
扩张
了解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
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关系
两次工业革命
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
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罗斯福
新政与
资本主
义运行
机制的
调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和罗斯福新政
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主要特点
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的
新变化
认识凯恩斯主义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了解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
新变化
苏联社
会主义
建设的
经验与
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向新经济政策
的转变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
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斯大林模式”
了解“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0世纪50年代以
后的苏联改革
了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当今世
界经济
美国主导的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体
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9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的全球
化趋势
系 成立的时间、宗旨及总部所在地
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作用
世界经济区域集
团化
了解欧洲联盟成立的主要经过、特点
认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成员国及该组织建立的影

知道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间、成员国分布特点、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职能、宗旨和发展
认识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认识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必修Ⅲ
中国统
文化流
思想演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知道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认识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学形成的影响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
汉代儒学
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了解汉代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宋明理学
知道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和宋明理学,认识宋明时期儒
学的新发展
明清儒学思想的
发展
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古代中
国的科
学技术
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
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艺

了解古代中国文学的主要体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知道汉字演变过程及主要书法艺术的演变
近代中
国的思
想解放
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基本主张
了解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主张,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0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潮流 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
派的基本主张,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历程
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0世纪
以来中
国重大
思想理
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分析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国民
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知道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
面的主要贡献
邓小平理论
知道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理解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现代国
的科技
术与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
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文化、教育事

知道“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国民教
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知道新时期教育复兴的重大举措与思想
西方人
文精神
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有关人的价值方面
的基本主张
理解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1
内容
领域
内容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及其发

西方人
文精神
的起源
及其发

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时期的人文
主义
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作品
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欧洲启蒙运动
知道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近代来
世界学
技术历
史足迹
近代物理学与生
物进化论
了解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基本史
实和重大意义
认识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近代以来科学技
术的进步
知道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
积极影响
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与分值
题 型 题 量 分 值 比例
选择题 35 小题 70 分 70%
非选择题 3 小题 30 分 30%
2.内容结构
12
内容领域 分 值 比例
历史必修 I 约 40 分 40%
历史必修 II 约 35 分 35%
历史必修 III 约 25 分 25%
3.能力结构
能力要求 分值 比例
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约 60 60%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约 25 25%
历史的评价与价值判断的能力 约 15 15%
4.试题难度与分值
难度及比例:易、中、难试题比例为 7∶2∶1,具体如下
难度类别 难度系数 分值 比例
容易题 0.85 以上 70 70%
中档题 0.65—0.85 20 20%
难题 0.50—0.65 10 10%
全卷的难度为 0.80—0.85
五、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例 1】图 1 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禅让制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
容。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再认与再现
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了解家谱的编修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
图 1
13
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其特点是宗族组织与国家组织合二为一;而族
谱是一个宗族的生命史,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依此推导出 B 为正
确答案。分封制是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自己的王室成员、功臣和前代贵族的制度,不能充分
体现出血缘关系,故 A 项错误。礼乐制是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强调社会各阶层必须遵守贵贱有序
的等级,材料与礼乐制无关,故 C 项错误。禅让是在位执政者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
人统治国家,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
【例 2】历史学者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
“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免 B.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
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
【正确答案】A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
特征和结论;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
分析、概括或综合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比较分封制、郡县制的
异同。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学者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的观点为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在
明确历史时空的基础上,对郡县制内容的再认与再现的能力。材料指出西周的地方政治体制与秦
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有很大不同。而题目则要求找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
周时期地方实行分封制,为巩固统治周王分封许多亲属子弟、功臣及先代著名部落首领和君王的
后裔,建立诸侯国,以藩屏周。而秦以后则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守、县令均由朝廷
任命,不世袭。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 A 项。B、C、D 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
【例 3】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
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历史评价与价值判断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
史条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14
过程及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以北宋《神童诗》创设问题情景,考查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科
举制积极作用的判断。解题首先要理解诗歌要表达的观点:努力读书是赢得美好前程的最佳途径。
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科举制度作用的理解,答案就显而易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参加科举考试是古人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重要途径,因此,科
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正确答题是 B。它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政治、文化方面,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科举制度的实施没有必然关系,选项 A、
C 错误;诗歌本身没涉及自然科学发展方面的内容,选项 D 不用考虑。
【例 4】有关“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度基本内
容。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文字材料来创设情景,考查考生在充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
对元朝行省制度基本内容的再认与再现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指出有关“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
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而备选项中,只有元朝时才开始实行行省制度,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故正确答案为 D。A、B、C 所给朝代不可能出现行省的名
称,故错误。
【例 5】图 2 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它说明当时农业采用的生产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耧车播种 D.曲辕犁耕作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
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中国古代农业主要
生产工具。
【试题分析】题目根据图文材料创设情景,要求考生能在充分获取图文信息的基础上,有效
调动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是“东汉”,曲辕犁出现在唐朝,选项 D 错
图 2
15
误,画像石图片提供的“二牛抬杠”信息,选项 A、C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正确选项为
B。
【例 6】考古发掘的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分工细密,官府控制 B.生产人员众多,频繁流动
C.生产工艺粗糙,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民间出资
【正确答案】A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
的特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教材的主干知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根据题干
的解题信息“官营手工业”、“漆杯底部刻有工匠和监督人员名字”,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
法,很容易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例 7】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推行
A.重农抑商政策 B.专卖政策 C.文化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
特征和结论。
【知识内容】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
芽/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明确要求考生回答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政策是
什么?问题指向对外关系方面。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选项是外交政策,其他三个选项是内政方
面的政策;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其他三
个选项没有这方面的影响。正确选项为 C。
【例 8】“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这
一观点出自宋明理学家
A.朱熹 B.程颢 C.程颐 D.王阳明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16
【知识内容】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
基本主张。
【试题分析】这道题通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具备对重要
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的能力。材料阐述的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王阳明心学的主
张,答案选 D。
【例 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被称为“水手之友”的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火药
【正确答案】A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
明。
【试题分析】答题关键在于要找出与“水手之友”对应的四大发明。相比较印刷术、造纸
术和火药,水手们在航海中更需要指南针来确定方向,因此,A 选项为正确的答案。
【例 10】1901 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主要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
特征和结论。
【知识内容】必修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
的侵略和中/《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直接呈现中国近代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条约,要求考生判断不同时期
条约的影响程度。考生在了解《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所产
生影响的基础上,可作出准确判断。《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A、B、C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使中国完全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据此可确定正确答案为 D。
【例 11】“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
首诗歌描述的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正确答案】A
17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
争/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
【试题分析】本题以革命诗歌为情境,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认与再现
的能力。考生把握关键的时间“抗战时期”,关键的主体“八路军发动”,并结合材料中的“太
行”、“朱彭”等词眼,就能顺利得出正确答案。B 项是国民党进行的抗战,C、D 两项都属解
放战争时期的战役。
【例 12】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促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历史评价与价值判断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
史条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

【试题分析】本题以直接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判断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对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进行历史阶段分析,找出最深刻影响历史
进程的一面。本题四个选项都属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但辛亥革命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亚
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只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没有导致两者发生根本性改变,影响有限,可
知 A、B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是辛亥革命后新政权推动的结果,不是辛
亥革命的直接影响,C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走上独立富强之
路,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
共和国,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所以
正确答案为 D。
【例 1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
斗,齐奋斗。”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词创作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B
18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试题分析】本题以革命歌词创设情景,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材料中
出现“列强”、“军阀”、“国民革命” 等一些关键的词语,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为打倒帝国
主义、推翻军阀统治而进行国民革命,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国民大革命时期。而正是在这种内
忧外患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故此正确答案为 B 项。辛亥革命时期主要任务
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五四运动时期提出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没有提到进行国民
革命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提到国民革命的内容,故其他三项都错误。
【例 1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首创于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土地革命的基本史实。
【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设问,要求考生直接选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首创于什么时期。
根据教材内容能直接得出结论。四个选项中,北伐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南昌起义时期中共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
时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但都不符合题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始,所以正确答案为 C。
【例 15】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开展了一场改革运动,虽然未能实现富国强兵
的目的,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A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
特征和结论;历史评价与价值判断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
19
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主要措施及积极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在于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记忆和理解。题干给出了“这场运动”
的界定: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发起者“清政府”、目的“富国强兵”及作用“客
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例 16】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A.初步发展 B.短暂发展 C.迅速萎缩 D.陷入绝境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要回答的问题是“1912—
1919 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属于再认再现知识类型题,答案为 B。
【例 17】图 3 是一组民国时期的老照片。照片反映了民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A.受西方文化影响 B.依然固守传统
C.已全盘西化 D.带有反清色彩
【正确答案】A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
化/近代以来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试题分析】题目根据图文材料创设情景,要求考生在充分获取图文信息的基础上有效调
动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根据图片的场景和图中建筑风格、人物的服饰可知:既有西方风格的
别墅、公寓、西式婚礼,又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旗袍,显现出民国时期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又保
图 3
20
留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题目的时间点是“民国时期”,清王朝已被推翻,无所谓“带有反清色
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民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正确选
项为 A。
【例 1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
并重。”这突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自由平等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
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目命制以知识、能力立意,以历史材料为情境。命题以材料考查对应的
历史人物及其主张,要求考生先提取材料“科学与人权并重”的信息,然后对应新文化运动的核
心主张民主科学,即可得答案 D。A、B、C 在材料中没体现。
【例 19】某历史博物馆关于孙中山生平的陈列专栏中有“振兴中华”、“建立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发展实业”等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平均主义 B.自由主义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
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
本内容。
【试题分析】本题创设情境,以知识立意,采取直接提问方式与选项形成观点及其人物的
链接,题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提取题干中的“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核
定地价”和“发展实业”等关键信息与“三民主义”对应起来,即得正确选项为 C。
【例 20】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A.地方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21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祖国统
一大业/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设问 54 年宪法的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要求考生依据选项
判断政治制度的归属。A 项地方自治制度明显与史实不符。考生在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可作出准确判断。正确答案为 C。
【例 21】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独立自主”方针 B.“依法治国”方针
C.“港人治港”原则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
大业/“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
【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设问,要求考生选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能直
接得出结论。四个选项中,“独立自主”方针是外交方针,海峡两岸关系是内政问题,A 选项与
设问无关;“依法治国”方针是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治国方略,“港人治港”原则是针对
香港地区提出的方针,A、B、C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 1992
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经过商议达成的共识,所以正确答案为 D。
【例 2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为此,周
恩来提出了
A.“另起炉灶”方针 B.“一边倒”方针
C.“求同存异”方针 D.“多边外交”方针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参加万隆会
议的基本史实。
【试题分析】本题以史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考生
若能够理解“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强调的是“求团结”或熟悉“万隆会议”
22
基本内容,都能顺利得出正确答案。本题 A、B 两个选项是新中国成立时提出的外交方针,“另
起炉灶”方针与“求团结”无关,“一边倒”方针强调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不是针对参加万隆会议的亚非国家;“多边外交”方针也是建国初定出的方针,但广泛推行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所以 A、B、D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955 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
加万隆会议,针对会议上出现的意见分歧,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所以正
确答案为 D。
【例 23】图 4 反映我国 1956 年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进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
特征和结论;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三大改造”,要回答的问题是“造成我国 1956 年
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占绝对优势的原因”,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56 年”,读取图
表信息“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即可得出结
论。答案为 B。
【例 2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
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
图 4
2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题干内容,对比四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正
确答案。此外,题干显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 中共八大是探
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是在改革开放开始以后召开的,时间都不
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战略决策。正确选项为 B。
【例 25】1988 年,山东农民褚延泽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过年时,他高兴
地贴出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春联反映了
A.农村互助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完全确立促进了粮食增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干提供了解题的有效信
息“1988 年”“全国售粮大户”“承包政策好”,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农村互助合
作社”“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均不符合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1988 年”,排除 A、D 选项;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
提下的改革,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排除 B 选项;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使山东农民褚延泽成为“全国售粮大户”,
感谢“承包政策好”,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例 26】改革开放以来,破除“计划经济崇拜”,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
24
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回答的问题
是“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判断 C
选项为正确答案。
【例 27】图 5 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
A.和平与发展的论断
B.科教兴国战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的阐述
D.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
【正确答案】C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表材料来创设情景,考查考生在充分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分
析材料的能力。通过阅读题目给出的图表可知,自 1978 年以来,无论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还是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都在不断地增长,这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中以来农村生产力得以解放的
最大成果。选项 A 中“和平与发展”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与国内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支出联
系不大,选项 B 并不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选项 D 重点应放在沿海地区,据此可推断正确答案
为 C。
【例 28】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将其认为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物名字写在陶片上。如果
某人得票超过半数,就会被放逐国外十年。此制度开创于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查理一世执政时期 D.拿破仑执政时期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对陶片放逐法内容的叙述,考查考生在充分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
有效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代雅典平民领袖克利斯提尼改革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进一步推向
 图 5
25
高峰,而陶片放逐法则是改革的其中一项内容。正确选项是 B。
【例 29】“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
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出这个观点的古希腊
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在有关
人的价值方面的基本主张。
【试题分析】本题以史料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古希腊不同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本题的四个应答选项中,A 选项“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B
选项“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C 选项“柏拉图”强调理念的世界;D 选项的“亚里
士多德”则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因此,正确的选项应该为 B。
【例 30】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一段场景: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提议出兵中国,
议会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专制君主,掌握国家实权
B.议会行使立法权,英王掌握行政权
C.议会拥有决策权,但需向英王负责
D.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
制的特点。
【试题分析】题目以一段电影场景的描述来创设情景,要求考生能在新情境中获取和解读有
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考生根据题干的表述,可以获取有效信息:“议
会……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结合君主立宪制的知识,
然后解读出“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这一本质。正确选项为 D。
【例 3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新动力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26
这种新动力来自于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的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
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试题分析】题目同时考查了两个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动力及其来源。第一次工业
革命中的新动力是蒸汽,这一新动力的来源是改良的蒸汽机;珍妮纺纱机不能提供动力,发电机
和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确答案的选择 B。
【例 32】20 世纪初有学者评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
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位学者所要表述的观点是
A.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新能源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D.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
史条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
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试题分析】题目引用一学者的观点来创设情景,要求考生能在充分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
基础上,调动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提供的“20 世纪初、新能源、经济垄断”等有效信息,可以
解读出学者的观点是:20 世纪初期,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为垄断产生奠定
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依靠以电力和石油提供动力,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领域出现了垄断组织。所以正确选项为 B。
【例 33】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万有引力定律
【正确答案】B
27
【考查目标】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知识内容】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近代物理学与生物进化论/达尔文
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试题分析】本题以知识立意,直接设问考查考生对于世界近代科学发展的了解程度。考生
结合课外阅读以及教材中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的论著可较容易对正确选项进行判读和选择。亦
可通过排除方式否定干扰项,通过“1859 年”、“英国”限定语可将答案缩小至 B、D,再结合
牛顿的贡献排除 D。
【例 34】1989 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A.两极化趋势 B.自由化趋势
C.分散性趋势 D.区域集团化趋势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当今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试题分析】题目直接用三个经济组织的名称来创设情景,要求考生在充分获取和解读有效
信息的基础上,调动所学知识。考生通过比较三个经济组织的名称,找出其命名的共同特征“亚
太、欧洲、北美”,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出有效信息“区域”。 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
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集团化趋
势的最主要表现。判断正确选项为 D。
【例 35】“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美国设计,其尾椎来自加拿大,引擎来自英国,机尾的部分
零部件来自中国和意大利……”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B.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 D.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正确答案】A
【考查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
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
主要表现。
28
【试题分析】题目以对一架喷气式飞机制造的介绍来创设情景,要求考生能在新情境中获取
和解读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考生根据题干的表述,可以获取有效信息:“一架喷
气式飞机的设计、尾椎、引擎、机尾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然后解读
出“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这一结论。正确选项为 A.材料中提及的国家既有发
达国家美国、英国等,又有发展中国家中国,多个国家相互合作,共同为飞机的产生作出贡献,
说明全球化既有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利,各国相互配合,不存在贸易保护的问题,
所以选项 B、C、D 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例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
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
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摘自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
制度?(2 分)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 分)
【参考答案】政治制度:①皇帝制度;②君主专制制度;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出
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重大事件:①辛亥革命;②清帝退位。(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1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
过 1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29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
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始皇帝”的来历;
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情景,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材料获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指出材料中所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及结束这一制度的历史事件。从材
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判断描述的是秦始皇时代所有的事情都由皇帝裁决,体现
的是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核心即皇帝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作
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
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才宣告结束。
问题(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3 分)它的颁布
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 分)
【参考答案】主要原则:①人民主权;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每点 1 分,共 3 分)
意义:①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②是中国第一部资
产阶级性质的宪法;③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
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
其历史意义。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考生从材料二中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主要原则,并指
出它的颁布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从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约法按照立
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等词句可归纳出《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
立的原则。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
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
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问题(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2 分)
【参考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分)(若答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则每点 1 分。
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30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特征和结论;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或综合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
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创设情境,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实现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只
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说实现真正的民主。材料明确指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从所学知识也可知,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不难得出答案。
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 分)
【参考答案】趋势:①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②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
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考查目标】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力;初步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的现实意义的能
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代君主专制制度及其影响;必修一/近代中国
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考查考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探讨历
史事物、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根据题目所给的三个材料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封建专制制
度,大小事情由皇帝一人裁决;材料二反映的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制度;材料三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此可推论出中国的政治制度正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向“法
治”过渡,同时也从资产阶级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过渡。
【例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 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1962
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
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摘编自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
31
材料三: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我们殷切期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共同发展建
国大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
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
损失。
—— 摘编自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请回答:
问题(1):材料一中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是什么条约。(2 分)
【参考答案】《马关条约》。(2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
的侵略/《马关条约》内容。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材料描述的史实与
日本割占台湾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割让“台湾”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问题(2):根据材料二,《望大陆》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参考答案】爱国(或悲愤)。(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
理,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特征和结论;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大
业/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的《望大陆》设置情景,主要结合历史事实,
根据语文阅读能力获取答案。面对台海分离和在日无多,于右任表达的唯有一种悲恸心情。
问题(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
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 分)当前,在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上主要存在哪些障碍。(4 分)
【参考答案】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承诺放弃武力。(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障碍:台湾岛内分裂势力(或台独势力);(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符合题意,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特征和结论;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32
描述或解释,并阐释其本质或规律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
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大
业。
【试题分析】本题以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为切入点设置相关问题。第一小问要求回答
新时期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需结合新中国对台湾问题政策变化等有关知识加以解决。
第二小问是本题的升华,必须结合当前台湾内部问题、国际关系以及历史思维来解答。
【例 3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 分)
材料一: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许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许多官僚、地主和商人见此,也纷纷仿效。1872 年,在国外经商致富的陈启源毅然回到家乡广
东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二:图 8 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 7 个阶段。
材料三:1912—1919 年间,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先后创办了
大生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到 l921 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
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摘编自《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请回答:
问题(1):根据材料一,推动陈启源回乡办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分)
【参考答案】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答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也可给 2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图 8
33
产生/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陈启源回乡办厂的主要因素,材料一中有“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许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许多官僚、地
主和商人见此也纷纷仿效。”由此可知陈启源回乡办厂是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
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示中第 2 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1 分)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它为辛亥革命提供了什么条件。(2 分)
【参考答案】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 分)提供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
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试题分析】图示中第 2 阶段时间为“19 世纪末”,根据曲线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
判断出图示中的第 2 阶段是“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因此该阶段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趋势是“初步发展”。正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成长起来,
面对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奋起抗争,最终引发辛亥革命,所发说它其
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謇创办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
因。(4 分)
【参考答案】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政府奖励实业;实业救国思潮的推
动;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给 4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
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和特征。
【试题分析】题目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要求考生能在充分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有
效调动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1912—1919 年间”,结合张謇这一历
史人物的身份“民族资本家”,考生可以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
34
回顾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具备抓住机遇,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2 分。答对其
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从各类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
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或综合能力;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
述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的现实意义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在综合上述材料基础上,通过比较陈启源、张謇等民族资本家的
共性特征,认识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例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
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
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
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2 分)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①天赋人权;②平等;③自由。(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
可给 2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
或综合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著名思想
家及其政治主张和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以伏尔泰的一段话来创设情景,考查考生在充分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基
35
础上,分析材料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归纳伏尔泰的主要思想。材料的第一句用了一个
反问句的修辞手法来揭示人生来是平等的,是没有等级差别的。其次,“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
的人”,体现了上天赋予了人相应的权力。再次,“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体
现了人是自由的。
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及其目的。(3
分)
【参考答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 分)(或答定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中的
任意两点也可给 2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目的:变法图强。(1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
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
主张,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以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的部分内容来创设情景,考查考生在阅读
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
核心内容及其目的。从材料中可知,康有为认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国安得不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
立之制”,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究其目的,则是“则中国
之治强,可计日待也”,亦即通过变法使中国强大起来。
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 分)
【参考答案】影响:促进中国维新思想的发展,(1 分)推动戊戌变法。(1 分)(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考查目标】 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
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
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
想解放潮流/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简要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考查考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探讨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题目中材料一体现的是西方启蒙思想家伏尔的天赋人
权、自由平等的主张,材料二则反映中国的维新派要求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
正是看到了由于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的反对君主专制,从而推动了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36
发展,最终使欧洲各国得以强大起来,成为世界强国这一状况,中国的维新派们也开始觉醒过来,
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中国才能强大起来,重新成为一个东方强国。
【例 40】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
上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 ——伏尔泰
“一切权力不受约束,必将腐败。” ——孟德斯鸠
“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
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人生来就是自由的。”
 ——卢梭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即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即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
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6 卷 1 号
请回答:
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2 分)
【参考答案】(1)民主;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2 分。每点 1 分,答对其中任意两
点即可给 2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
或综合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
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试题分析】材料一阐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代表性言论,亦即思想核心。答题过
程中,结合教材中对这些思想家观点的介绍,对材料进行逐句进行分析、归纳就能得出答案。
问题(2):根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主张。(3 分)
【参考答案】2)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3 分。每点 1 分,答
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给 3 分)
【考查目标】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各类历
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
或综合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37
【试题分析】本题以知识及学科素养立意,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归纳观点的能力。材料引用
陈独秀原话,突出其核心思想,亦即新文化运动主张。解题中主要应抓住材料关键词句,从阅读
中判定核心思想,归纳形成答案。
问题(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何联系。(2 分)
【参考答案】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2 分)
【考查目标】知道历史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历史阶段特征和结论;对历史人物、制度、思想、
文化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或综合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置于特定
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的能力。
【知识内容】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
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情境,以知识和能力立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比较等多方面
学习情况。通过启蒙时代西方思想家及 20 世纪初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言论,让考生进一步判
读、归纳其核心思想,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应答中,考生首先是读材料,了解两则材料具体
内容。其二是理清题目设问“内在联系”,通过两则思想的阶级属性以及所在时期中国对于西方
的学习可知启蒙思想对于中国民主思想的内在影响。
38
六、参考样卷
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样卷
历 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
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给分。)
1.《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
中国的道德本位。这一观念源自于
A.王位世袭制 B.三公九卿制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
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宋朝
3.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该
政治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
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表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主义的加强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选官制度的成熟
5.纪念章或者图片,可以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和历史场景,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下图所
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39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与该作品相关的主
题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曲
描写的最有可能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8.新中国取得某项外交成就之后,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一外交成就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1999 年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 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
的微型经济体”。 澳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0.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1.“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
外。”为此,罗马人
 A.制定成文法 B.颁布公民法 C.实施万民法 D.提出自然法
12.有人说 17 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13.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共同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没有剥削的新社会蓝图,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该著作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独立宣言》
40
14.1974 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
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由此可知
A.美国的霸主地位丧失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15.《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
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刀耕火种”的方式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16.清朝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其所反映的经济政策是
A.专卖制度 B.鼓励垦荒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17.19 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加工与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
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8.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
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开展了“大跃进”
19.歌曲《春天的故事》里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其中的“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992 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自己
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
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41
C.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D.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22.17世纪中期,英国的《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是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
英国船只载运。当时最强烈反对该条例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23.下表是 1854—1856 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表。它表明英国
种类
项目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进口贸易 61% 33% 6%
出口贸易 7% 8% 85%
A.工业化程度高
B.垄断世界贸易
C.国内资源严重匮乏
D.国内市场大幅萎缩
24.1948 年,英国宣布要建设成为“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国家,英国的意图是
A.国家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 B.政府充分保障人民自由
C.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 D.实施大规模私有化政策
25.20 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
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26.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 9000 万双,每年推出 100 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
8000 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 40 多家工厂来完成。这突出反映了当
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一体化
C.贸易自由化 D.经济多极化
27.“只是推极我所知,须要就那事物上理会。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若不格
物,何缘得知?”提出此观点的是
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28.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
家顾炎武倡导的
A.经世致用思想 B.工商皆本思想
42
C.“心外无理”思想 D.“无为”思想
29.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 一 1624 年)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培根意在说
明这些发明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B.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 D.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
30.“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
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31.三民主义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体现“民生主义”主张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2.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下列旅游景点能见证
这一史实的是
33.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与此人相关的成就是
A.籼型杂交水稻 B.原子弹试爆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34.“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
罗塔戈拉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想是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35. 19 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
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量子论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小题12分,第37小题11分,第38小题7分,
43
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
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
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
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
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
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
件。……
 ——摘自《中国古代史资料(三)》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
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3 分)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2 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 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5.55 44.24
材料二
1933 年 5 月 12 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44
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
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
课以重税。
——周一良、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 1950—1984 年中国、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 分)并
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4 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
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
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
子……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
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 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
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
活。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2
分)
45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请说明你的理由。(3 分)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
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2 分)
46
历史样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D D B B A C D C B C A B D D C A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B D C A C A A B A D A D B A C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1分,第38题7分。共30分)
36.(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1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3分)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
取代了贵族政治。(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 3 分,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3 分)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
得超过 2 分)
37.(1)变化: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出其
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立法手段调控市场,
提高农产品价格;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1 分)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3)变化趋势:中国方面,迅速增加;苏联方面,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的差距拉大。(答
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1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原因:中国方面: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苏联方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或继续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 1 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符合题意,言之
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38.(1)主张:孔子:提出“仁”和“礼”。苏格拉底:认识自己,美德即知识。(答出其中任
47
意一点,即可得 1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2)同意。(1 分)。理由: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
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的。这些思想有利于破除对教会和君主的迷信,有利于人的精神的觉醒。(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3)示例 1: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扬民权,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并领导
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示例 2: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
民主共和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示例 3:民国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
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出其中任意一点,
即可得 2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7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招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