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知识要点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一 信息获取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1.信息、物质与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2.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
3.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
4.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1.信息技术的概念: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友好的人机界面意味着技术工具的简单易学和易于操作,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轻松驾驭。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的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五)计算机基本知识
1.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文本输入)。
二、信息获取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二)信息来源多样性
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
1.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2.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与事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种科学实验等;参观活动,包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2)间接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就是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例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方式获取信息。
(三)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1.网络基本类型
(1)计算机网络按其规模大小,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2)计算机网络按连接类型,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
2.网络构成的三要素
计算机及辅助设备(交换机)、通信介质(电缆、光纤、无线)、网络软件(Windows NT、NOVELL)。
3.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1)TCP协议:数据传输控制协议。它规定对传输的数据如何进行分组和传输。
(2)IP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它主要规定因特网中计算机地址的统一表示方法,IP地址由四段O~255的数字组成。TCP和IP协议是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
(3)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以便各种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在网上传输。
(4)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5)邮件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
4.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组成
(1)协议方式: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规则。
(2)域名及端口:希望访问的服务器的域名及端口专用名称。
(3)服务器目录:被访问文件或网页在服务器中的具体位置。
(4)被访问文件或Web网页的具体文件名称。
5.域名及IP地址
(1)域名
①域名的表示形式: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顶级域名,如www.sina.com.cn。
②常用机构名(com、edu、net、gov、org等)
(2)IP地址
IP地址由4个以小数点分隔的整数组成,其中每一个数字都小于256(0—255),如:168.160.224.36。
(四)搜索引擎的类型
搜索引擎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类搜索引擎。
1.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也称为“关键词查询”,指用代表所需信息主题的关键词进行信息查询。
2.目录搜索引擎是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网页)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因此这种搜索方式也被称为分类搜索。
3.常用的搜索网站:百度(Baidu.com)、谷歌(Google.com)、必应(Bing.com)、搜狐(Sohu.com)等。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搜索信息
(五)信息的搜索与浏览
1.信息搜索的策略与技巧
(1)使用权威网站
(2)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
(3)提炼搜索关键词
(4)用好逻辑命令(AND、OR、NOT、“+”、“-”)
(5)利用专业搜索引擎
2.信息的浏览
(1)IE浏览器窗口的组成。
(2)浏览信息的方法:在地址栏中输人网址,通过超级链接可以浏览新的页面,通过“历史”按钮查阅已浏览的网页,通过“收藏夹”快速浏览经常需要访问的网页。
(3)IE浏览器中的常用工具(包括前进、后退、停止、刷新、主页、历史、收藏等按钮的使用方法)。
(4)掌握IE“工具”菜单中 “Internet选项”中几个常用选项卡的使用方法。
(六)信息的下载
信息下载就是将网上信息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掌握信息下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下载网页上的一段文字:选中一段文字,再使用“复制”、“粘贴”、“保存”等操作命令。
2.下载图片:选中图片,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使用“图片另存为(S)…”命令。
3.下载网页:将当前浏览的网页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存储器上。操作方法为: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A)…”选项。文件类型是网页类型(htm)。
4.下载文件:选中文件并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A)…”选项或者利用网页上的“下载”按钮之类的图标、文字信息的提示进行文件下载。
5.利用因特网所提供的文件传输功能下载文件。一般将计算机连接到FTP服务器,可以下载文件。
6.用下载工具软件下载文件,如网络蚂蚁。其特点是可以断点续传,即在下载文件过程中,如果遇到断线,它会保存已下载的部分信息,再上网时,可以从断点继续下载,而不必从头开始下载,大大提高下载效率。
三、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从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方面来评价信息。
(二)根据具体事例鉴别与评价信息。
1.信息获取过程中,能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2.能恰当地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合法地获取信息。能辨证地认识信息的有效获取对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作用。
主题二 信息加工与表达
一、信息加工概述
(一)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
(二)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
(三)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是:记录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存储信息。
(四)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人工加工、计算机加工。
(五)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六)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以及信息存储。
二、文本信息的加工
(一)常见的字处理软件有:Word、写字板、记事本、WPS等。
(二)Word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doc;写字板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wri或rtf;记事本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txt;WPS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wps。
(三)利用字处理软件可以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的颜色、行距、首行缩进、段落格式、文字的环绕方式、页面、页边距、页码及页眉页脚等,还可以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及表格等。
(四)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方式:项目式、表格、结构图、流程图等。
(五)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方式:指借助生动的图形、图像表达信息,强化表意效果,实现更深刻意义和更广范围的信息交流。
三、表格信息的加工
(一)了解工作表的概念,会建立工作表,掌握工作表中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插入、删除等)。
(二)能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利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求和、求平均、求最值、计数。
(三)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建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
(五)根据图表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多媒体信息的加工
(一)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音频信息采集工具;了解常见音频文件格式(WMV、MP3、WAV等)的特点;了解使用Cooledit或GoldWave软件处理音频信息的方法。
(二)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视频信息采集工具;了解常见视频文件格式(AVI、WMV、MPEG、DAT等)的特点;了解使用Moviemaker或Premiere软件处理视频信息的方法。
(三)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图像信息的采集工具;理解位图(点阵图)、矢量图(向量图)的区别;了解常见图像格式(BMP、JPEG、GIF、PSD 、PDF、SWF等)的特点;了解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信息的方法。
五、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1.模式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等。
2.机器翻译: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做机器翻译系统,如金山快译等。
3.其他应用: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博弈、智能代理、专家系统、机器证明、数据挖掘等。
六、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一)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1.信息集成的概念: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在一起,为表达某一主题服务。
2.信息集成的过程: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和评估测试。
(二)常用信息集成工具
1.基于页面的工具:指采用类似于书本“页”的方式集成素材的工具,如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eaver等。
2.基于图标的工具:是以图标的形式将素材依次集成在流程图中的工具,如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
3.基于时间的工具:是依据时间顺序的方式集成素材的工具,如Flash、Director等。
(三)信息的发布
1.信息发布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演讲、网站发布、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发布会等。
2.网络信息发布的方式
①借用现成的网络工具和资源发布信息(如网络广告、BBS公告、电子邮件等)。
②建立网站发布信息。
3.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
①在“网上邻居”中发布:设置“共享”。
②在本机上发布:了解PWS(Personal Web Server)。
③在因特网上发布:常用上传工具(CuteFTP、WebPublisher等)。
(四)信息的交流
1.信息交流的意义: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2.信息交流的方式:网络可以提供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BBS、QQ、MSN、博客(Weblo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