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由于报考艺术类专业的人数猛增,江苏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率只有15%左右,远远低于普通类高考70%左右的录取率。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紧盯艺考呢?
原因之一
对文化分要求不高
“还不是为了上大学嘛!俺那成绩,普通类的大学估计连民办都上不了,考艺术的话,就能进更好的学校了啊!呵呵!”来自山东的小伙子陈远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其实他将来并不准备从事艺术这一行,自己也没多少艺术细胞。“先进大学,以后干什么再说。”
据记者昨天现场采访,有这种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一名姓陆的女生说:“我一直在研究高考政策,艺术类的省控线可以在普通类的基础上打6折,文化分如果考400多分,从普通类走,顶多只能上个差的大专,如果从艺术专业走,就能上个好本科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杜传锋说,尽管近几年,国家对艺术类招生政策进行了很多调整,但总体来说,艺术专业对考生文化分的要求还是比较低。以江苏近几年的分数为例,艺术类本科的分数线一般都在300多分,比专二的分数线还低。
据介绍,教育部2004年出台改革措施,从2006年起,数学成绩在录取时全部计入总分,目的是要提高艺术类考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将逐步提高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但是,这一条款却很对这些“赶考考生”的胃口。他们虽然文化成绩不理想,但绝对要比学了很多年的纯艺术生成绩要好,这个政策正好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原因之二
培训班能使考生“速成”
据了解,到了高三阶段临时决定要考艺术的学生,在全国至少占到一半。现场的家长们告诉记者,能使学生“速成”的培训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艺术院校,考点会分布在全国各地,每一个考点又有很多考场,一个考场一个模特,但是阅卷时却是放在一起。因此,学生在备考期间只要反复画一张画就可以了。”一位考生家长介绍,头像、半身像的素描考试可以“背”,考色彩也基本上都是让考生画静物,通常都会摆放一些果子和瓶瓶罐罐……这些都是可以短时间突击掌握的,悟性好的学生或者有功底的学生,备考时间可以更短。
某画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培训班就是在教他们如何考上大学,而不是教他们如何画画。“比如教学生画苹果,我就告诉他们先画亮部,亮部是‘柠檬黄+淡绿+白’,中间是‘青色+玫瑰红’,暗部是‘朱红+淡绿’,这样不用看就可以画出一个标准的苹果。我教学生像机器一样,学生也变得会像机器一样。这不是我希望的,但如果不这样,他们就考不上大学。”
学美术的可以速成,学声乐的也能速成。南师大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恩每年都参与省里的音乐类统考。他告诉记者,音乐专业统考分为声乐类和器乐类,从这两年考试情况看,学器乐的大多是“童子功”,很多人从小就开始练了,而声乐方面很多考生都是才学了一年半载。“声乐主要是训练发声方法,因此临时决定考艺的学生普遍觉得容易上手,学起来也不苦。其实不少人一开口就现了原形,可以说一点‘唱法’也没有。”
原因之三
办学者为艺考推波助澜
据介绍,艺术类考试之所以火,招生的高校多也是一个原因。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认为,各个层次的办学者其实都是制造艺考热的“功臣”。据他介绍,很多学校的艺术类专业都是近几年才有的。
“对大学来说,艺术类学生每年学费少的在六七千,多的在1万元以上,招一个艺术类本科生相当于招了两个普通本科生,加上艺术类专业只要多招两个老师就能开课,实验器材什么都不需要投入,况且每年报考人数众多,报名费也相当可观,这无疑提高了高校招收艺术类学生的热情。”这位负责人似乎直言不讳。
据介绍,艺考热和中学老师的推波助澜也有关系,很多中学老师和外面的培训班“关系不错”,哪怕介绍一个学生过去都能拿到回扣。在不少地方,中学老师都是将学生整班整班地介绍给培训机构。
原因之四
找不到工作可以“灵活就业”
在报名现场,多数家长告诉记者,艺考热和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在社会对“灵活就业”的认可也有相当的关系。
“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这么难,艺术类专业学生毕竟是掌握了一门技能,养活自己倒不成问题。”一位画室的老师介绍,高校学美术的学生,很多从大一开始就在外面带课做兼职,“既能学到东西,也能锻炼自己,还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将来毕业时,能找个稳定的工作更好,找不到,随便开个辅导班或者接点设计方面的生意都可以生活。”
据南艺统计,这两年该校灵活就业的学生比例不断上升,2005年这部分学生已达到60%以上,在全省是最高的,不少学生的收入还不错。南艺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田丽华说,有钱就能生活,这是艺术类毕业生当下普遍的就业观,“学生们不再把工作的稳定性放在重要位置,甚至不需要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观念比普通专业的学生明显超前。”
这样的就业形式似乎也越来越得到考生家长的认可。“能挣到钱,能过得好就行,还要什么正式单位?”安徽来的一位学生家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