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物理学科命题思路是什么?
1.抓纲务本兼顾
在《物理课程标准》指导下,严格遵照《重庆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说明》要求,兼顾不同版本教材,开展试题命制,正确贯彻我市减负提质的精神。
2. 知识能力并重
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重点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 教学导向明确
今年试题命制有利于我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提倡教师教学要进行“智慧化”探索, 学生学习要向“多元化”迈进,变蛮干为实干、巧干,进一步推动我市物理教学的发展。
看看一线老师如何解读?
重庆一中晏福勇老师
今年的物理学科试题以《物理课程标准》和《重庆市初中毕业生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物理)》为命题依据。
试题命题上力求做到五个兼顾:一是兼顾城乡学生差异,二是兼顾两种教材版本,三是兼顾结业与选拔两种功能,四是兼顾传承创新,五是兼顾评价与导向。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平等机会,力求体现教育公平性。
具体来说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一点四面”。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
这些方面看似很空洞,好像与解题无关,但是正是有了这些方面才很好的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受益匪浅,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中考试卷必须承载着的使命。
2.稳定中求创新。今年的物理中考试题与往年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在试题的难度、题型、分值等方面都比较稳定,但也在不断地寻求变化创新。而变化创新主要是体现在我们命题者对“理解”层次的知识点的分配和试题的编制等方面。
“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是: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A卷的创新点主要在第12题和17题的最后一空,在试题内容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变。两套试题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原创度”高。选项的“似真性”、 填空的唯一性、坐标轴的规范性等都作了反复的推敲,确保无误。
另外,试题又有一定的新颖性。如卷中的12题都是结合课堂常见的浮力大小体验活动,综合考查了学生图像中获取信息、受力分析能力。17题,借助生活和实验室中操作更方便、精度更高的电子秤,探究突破“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这一看似“超乎常理”的疑难问题,考查学生对“密度”这一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充分发掘实验探究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育功能。这些题既有传统试题的成分又有许多创新之处,不失为一大亮点。
3.问题求解显能力,科学素养是前提。试题规避死记硬背,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彰显物理学科特色。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敢于质疑”。 A卷第16题的最后一问,学生熟悉的欧姆定律探究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情况。两卷的第17题的情景是学生常见的,由一个看起来与阿基米德原理相悖的现象引起学生的质疑。
这样的质疑,将唤起学生认知冲突,只有真正理解了科学方法,具有物理素养的学生,才能够分析出问题的关键点是“没有控制变量”。“质疑”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4.试题虽好仅载体,指导教学是目的。此次中考物理试题导向明确,提倡教师教学要进行“智慧化”探索, 学生学习要向“多元化”迈进,变蛮干为实干、巧干。要善于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找到最优的教学方式,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如 “动态电路问题”、“液面变化问题”、“力、电学综合问题”等。要发挥教研组团队的作用,依靠教师的集体力量让物理教学“智慧化”。
总体来说,今年重庆的中考物理试题做到了难度求稳、形式求新;注重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注重了课程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试题原创高,导向明确,提倡教师进行“智慧化”物理课堂设计探索,学生学习要向“多元化”迈进,变蛮干为实干、巧干,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我市物理教育教学的长足进步,从而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