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中考语文阅读占五十分,其中记叙文阅读分值最高,灵活性最大。因此,有些同学产生畏难心理。其实,记叙文阅读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通过我们的复习,高效地完成阅读,取得高分是可行的。现作如下指导:
整体感知,确定类型。
广义的记叙文范围大,阅读时首先要明确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是一般记叙文还是小说。因为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有不同的考点。如小说就容易出有关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等题。
审读考题,明确考点。
审题是关键,审好题才会有明确的答题思路。尤其是在记叙文考点多的情况下,如审题不准不细,答题时极有可能出现疏漏或所答非所问。如08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 《小扇轻摇的时光》第3题“选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认真读题后方能明确这是对表达方式和描写的考察,描写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描写方式又分为正面、侧面;细节、白描等。结合句意判断该题是人物描写当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进而得出答案。在明确考点的同时,答题还要有一定的思路、步骤。如07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 《江南陶公柳》中的第四题“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二段进行简要赏析。”回答此类语言赏析题一般的思路是 “手段+作用+效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选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扣原文,上下联系。
语段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考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鉴赏、概括。一般考题除最后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中心,联系实际生活简要回答外,其他考题做答案一定要有紧扣原文意识。依据审题确定对应原文区间,联系上下文分析、归纳,不可做偏离文本意的主观臆断或盲目遐想。
组织语言,清晰明确。
考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是通过书面语言体现出来的,因此答题时语言的组织要有条理,有要点意识,注意分行及标点的运用。这样,使阅卷老师感到考生答题考点清晰,思路明确。
此外,书写至关重要,除了要整洁、美观外,建议使用蓝色的钢笔、水笔、圆珠笔,避免用黑色笔答题。
(桥东区五中初三语文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