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全国中考 >> 浙江中考 >> 文章正文
 
名师评点2009年宁波中考试卷
整理自:中国宁波网 2009-6-14 10:14:42
我市2009年中考顺利结束。今年的中考试卷有哪些特点?体现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记者采访了我市5所中学的高级教师,请他们作具体的分析点评。

  语文

  生活感足 时代性强

  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了往年试题的基本风貌,在题量、题型、难易度控制和价值指向等方面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稳中求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结构更加简洁清晰。框架由去年的五大部分精简到三大部分,其中“书写”一项放到了“积累运用”板块中,要求由原来的“根据卷面书写评分”变为“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比分也由4分减少到2分。这样就消除了以往学生因担心整张卷面的书写情况而造成的答题时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情中发挥更好的水平。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合二为一,成为“阅读理解”板块,其中现代文阅读比分减少2分。

  (2)试题形式稳定中有变化。新增了“标点符号”这一知识点,再加上一直保持的字、词、成语的考查,体现了初中语文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导向。病句的考查也由去年的选择题变为直接修改题,并以“市公共汽车乘坐规则”为素材出题,更加注重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今年的“名著阅读”一改以往“不读名著也能考”的弊端,在题目的设计上体现了“名著真考”的原则,有利于引导中学生真正地去读一些好书。

  (3)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关注本土文化。说明文阅读以社会热点“甲型H1N1流感”为知识背景来设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文学作品阅读材料是《宁波日报》上的一篇散文,文学性、思想性兼具,带领学生品读宁波的“河流”,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题型的设计从内容感知到语句赏析到写作手法分析再到对文章思想主题的理解,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思维梯度。

  (4)写作继续回归传统,引导学生抒写真情。今年作文题无论是形式还是题目,更彻底地体现了传统特色,去年的“二选一”形式改为今年的一道命题作文形式,这一变化相对来说可以避免学生在选择中浪费时间,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构思写作中去。题目不设审题障碍,写人叙事的“熟面孔”能让考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但要写出高分作文,还是得选取个性化的材料,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同时,良好的语言功底也是需要的。因此,“人人有话可写”的作文一样能考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宁波东恩中学高级教师 冯雪青)

  数学

  覆盖全面 试题结构合理

  整卷的内容覆盖全面,试题结构合理,涉及化归、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图形运动与变换、统计与概率等数学思想、方法。试卷陈述简洁准确,呈现规范,试卷的难度适中偏易,具有一定的梯度,既考虑了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又考虑到了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需要,试卷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特点一:试卷立足数学新课程,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基础性与普及性,注重基础的考查,如题1、2、3、4、5、6、7、8、9、13、14、15、16、19都属于比较基础,学生容易解答。同时又体现了试卷的筛选功能。如题10、11、17、20、21、22、23、24、25着重体现了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能较好的区分达到毕业水平的学生。12、18、26能区分合格以上各个水平的学生。渗透了方程与函数、转化、化归、分类、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所倡导的学习与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引导数学教学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领悟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特点二:21、24题源之于书本与考纲,有效引导数学教学重视书本,紧扣课程标准与考纲,脱离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学业负担。

  特点三:4、7、16、22、25等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社会现象的真实背景,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获得信息——分析、处理、加工信息——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特点四:21、22、23、24、25、26等题,每题都由易到难,设置2~3个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提供了较为广阔、层次分明的选择空间,更给一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宁波十五中高级教师 潘菁菁)

  英语

  牵手PISA理念 牵引有效教学

  这份试卷体现了PISA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理念。尝试用这一理念来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听力:选题倾向课堂教学目标的句式问答,话题有“天气,方式,物体,位置,公共标志,人物,时间,价格”等。小短文为一则冷幽默,语言的应用和生活实际结合巧妙。

  单项填空:不单纯考语法,暗示我们要理解和掌控情景语言教学。考察内容有——there be句型,情态动词,介词,名词,情景应答,过去进行时,连词,动词词组,不定式宾语短语,比较级,不定代词,被动语态,宾语从句等。此题有老朋友,新面孔的登场效果。

  完型填空:强调语篇分析和理解的连贯性,图文并茂且行行暗示。连贯性体现在第39和第40题的选择都与其后句子相联系,所以要学会全文通读,第50题的答案更是微妙,如不注意图片,只按想像,就会导致错误。

  阅读理解:体现了应用、说明、故事三个不同体裁,不同难度层次的阅读,暗示语言学习应加强一些“idoms”猜测技能。

  补全对话,任务型阅读,词汇运用话题熟悉,仅做一些变动;词汇的形态变化要求不高,也是比较常见词。

  书面表达:意图很明显,用提供的句子,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就可以成文章,但必须注意时间提示“上星期”,确保作文使用过去时态。

  总之,2009年中考英语试题清新灵活、基础覆盖面广、体现了人文性,时代性,语言的时髦和实用并存。让新的理念带领大家有效地教学,科学地出题。

  (宁波李兴贵中学高级教师 陈芳)

  社会

  难度适中 稳中求变

  今年宁波市社会中考试题题型稳定、难度适中、稳中求变,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提高。

  1.题型稳定,稳中求变

  首先,试题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试题所涉及的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民族等制度、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公民的权利、和平与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科技革命、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等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其次,试题继续关注宁波建设,体现地方特色。如第2题宁波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创新案例,15题市委书记与网民对话,17题轻轨建设、

  城市形象口号征集活动、宁波爱心事例等。

  2.文字简练,形式活泼

  首先,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试题都以简练的文字来表述,降低了文字的阅读量,有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其次,卷面形式活泼:纵观全卷,有漫画、有头像、有版画设计、有柱状图、有曲线图,整张卷面设计活泼美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试题设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试题通过很小的切入口,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关注家乡、关注国家和社会、关注世界,了解历史与现实,培养全球化意识。如17题,以宁波交通轨道发展为切入口考查宁波地方建设中的大事;18题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政热点考查中国90年的革命、建设历程;19题以二氧化碳排放为切入口,考查大气升温这一全球性问题;20题以山寨手机这个热门话题,考查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有关消费的法律问题;22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这个本来离学生很远的问题,却从信心这个很具体的问题切入,考查学生在危机面前的社会责任。

  4.与去年相比试题难度稍有增加

  今年的选择题部分,虽然增加了组合选择题的题量(去年两题,今年9题,增加了7题),但是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还是与去年持平。难度略有增加的是在非选择题中,例如19题的第(2)问、20题的第(2)问、22题的第(4)问,对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答题存在一定的难度。

  (宁波七中高级教师 徐秀莲)

  科学

  灵活新颖 注重科学探究

  今年科学试题立意新颖、灵活,整份试卷难度与往年相比略高,但没有偏、怪和超纲题,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科学探究,依靠题海战术很难取得高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以后的科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立足基础 注重培养能力

  科学卷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间的相互渗透,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2题、第37题既立足基础,又新颖灵活,注重能力培养,知识活学活用。绝大部分试题以教材为本,选择学生熟知的现象、科学探究活动、插图等巧妙设计题目,能考查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与真实的能力;试题层次分明,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恰当,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水平的评定,又兼顾了高中段学校招生选拔的需要。

  二、贴近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

  今年中考试题的材料和情境源于生活,源于我们身边的重大事件。题型新颖,原创题型很多。这些题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难而不超,活而不偏,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让学生明白既要扎实学好课内知识,又要学会时刻关注与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第3题“结石宝宝”事件)、环境问题(第6题、第13题),消防安全问题(第24题),空间技术(第15题)。像第1题、第28题、第30题、第33题、第37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科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科学的概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三、注重实验 注重科学探究

  今年的科学卷比较大的特点是更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30题、第31题、第32题、第33题。第39题虽然列入分析计算题,其本质是一个科学探究问题,对平时习惯于做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的学生来说,如何准确把握题意,运用正确的方法,独立探究并用完整的科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方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宁波三江中学高级教师 吴利文)

相关文章
今天宁波7.3万名学生参加中考  关于2009年宁波市高中段招生对有关考生录取时予以加分的
2009年宁波高中段招生加分政策出台  宁波2009年中职招生
今年宁波市城区中职招生专业有什么特点?  今年宁波城区中职招生学校有哪些特色?
2009年宁波市城区职业中学报考须知  宁波市中招办2009年3+2五年制高职及中专报考须知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