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探究与思维 彰显学科教育功能
(物理)
一、关注联系实际,体现学科价值
试题素材融合学科文化、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了解物理源流,体验学以致用、品味科技成就。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凸显学科价值。
试题文化意味浓厚,如唐诗中的物理意蕴、福船中渗透的海丝文化、《墨经》中朴实的物理观念等。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如汽车日间行车灯的电路设计、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沙漠应急取水的方法等。试题紧扣科技前沿,如量子卫星的通讯、高铁的交会实验、“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的成功对接等。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或诠释问题的能力,体会我国对科技文明所做的贡献,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注重实验探究 ,凸显物理特色
试题的命制侧重能力立意,注重实验探究。实验试题将课标上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相融合,考查使用实验仪器、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实验结果。侧重考查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较好地甄别学生的实验素养、创新能力和潜能。
在规范使用实验仪器方面,考查量筒、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天平、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使用;在理解实验原理方面,考查用创新的方法测定蜂蜜的密度;在分析实验数据方面,考查通过所提供的手机镜头成像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分析用手机拍摄时不需要“调焦”的原因;在评估实验结果方面,对测定蜂蜜的两种方案的误差进行评估;在方法迁移方面,用转换的方法研究“橡皮筋弹性势能大小”和“水和沙吸收热量的多少”等。
三、重视科学思维,反映物理本质
试卷立足基础,有很好的覆盖面,《指导意见》上的65项知识点,试卷共考到了58项,覆盖率达到89.2%。试题的情景设计以发展思维为主线,感悟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反映物理的本质。
在模型构建方面,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建立“匀速运动”模型,解决运动时间、牵引力做功等问题;在分析论证方面,以“安全门锁的工作原理”为情景,考查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在科学推理和质疑创新方面,以“串联电路的功率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演绎推理的能力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核心问题,并对结论进行合理的判断与审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缜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