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庆妥善解决“中国第一教育大盘”纠纷
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中国第一教育大盘”纠纷揭“开盘+名校”模式矛盾》后,引起重庆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记者2008年4月10日从重庆市政府自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就学校与开发商合作办学问题,重庆市政府已经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未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任何学校不得参与联合办学,工商管理部门也将对开发商的广告加强审查,如果出现了违规的宣传广告,将依法严肃处理。
自2月17日起,因不满购房时开发商作出的子女入学承诺“走样”,被称为“中国第一教育大盘”的重庆“鲁能·星城”近千名业主多次与开发商发生纠纷。该楼盘购房合同附件中具体内容为业主子女“可就读巴蜀小学高年级部或巴蜀小学本部(买受人可自由选择),其捐资助学费按学校当年对外公布费用的50%收取”。然而2007年9月,该楼盘业主学生秋季入学通知书和缴纳捐资助学费及学费等收据上的公章,由原来的重庆市巴蜀小学变成鲁能巴蜀小学,校方承认是民办学校,这是故意哄骗业主。
4月1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表示,经过重庆市区协调小组的努力,经过小区业主、鲁能星城开发商以及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多次协商,这一事件已基本得到解决。具体的解决措施就是在2008年2月18日前与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已签订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业主子女入学后均可取得重庆市巴蜀小学的学籍,由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向重庆市巴蜀小学长期免费提供校舍,为上述业主子女提供教育服务。重庆市巴蜀小学负责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保证办学品质。同时这些业主的子女也可到重庆巴蜀小学本部就读。上述业主的子女入学后享受重庆市巴蜀小学学生的就读待遇,办学运转经费不足部分,由重庆市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渝北区政府、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渝北区政府在办好鲁能星城小区周边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时,必须尽快在此区域再规划建设公办初中和小学,为业主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服务保证,同时也要求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巴蜀小学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据文天平介绍,重庆市、区协调小组于2月29日向广大业主提出了解决的处理意见和方案,3月26日,协调小组在充分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后解决意见,并在渝北区鲁能星城小区张榜公布。
文天平还表示,房地产开发商与名校合作这在全国各个省市都是很多的,重庆市政府认为这是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探索和尝试。对类似学校与开发商合作办学,重庆市政府已经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未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任何学校不得参与联合办学,工商管理部门也将对开发商的广告加强审查,如果出现了违规的宣传广告,将依法严肃处理。
三、重庆将通过调整中招“考试杠杆”推进素质教育
为进一步淡化以分数作为中考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重庆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招生录取的多元化,通过调整“考试杠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据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介绍,2008年中考,重庆将进一步加大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的力度,
一是在30%的指标到校生中,其综合素质评价公民素养、道德品质达到“合格”,其他四个维度达到“A”等学生加10分。
二是在30%的指标到校生中用一定比例将“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加特长”作为录取的依据,学生的中考成绩达到联招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即可。
同时,文天平表示,重庆还将从今年开始启动小学、初中过程性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工作,以此来引导各中小学校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的培养,重视和加强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精神的教育。
四、全国推广重庆经验——重庆教育30年
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总结重庆教育30年改革开放成就,透露教育部将有更多重点项目在渝实施教育,立国之本。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发现,身边大大小小的校园变靓了,学生们的课堂变活了,初中小学几乎免学费了。农村孩子上学条件改善,城市娃娃升学环境越来越宽松。上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孩子出国留学深造……
忆往追昔展望未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感受最深的是,改革既需乘风破浪迎难而上,也需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走一步总比一步都不走好,更比原地踏步强!”城乡统筹发展,是重庆教育下一步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彭智勇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市教委正在酝酿新的改革方案,扎实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今后,教育部更多的重点项目将在重庆市推广实施。
回顾重庆教育经历两大阶段
记者:30年来,重庆教育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彭智勇:人生三十而立,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无疑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坎。重庆教育和全国教育一样,走过了漫长而不平凡的30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重庆教育经历两个重要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重庆直辖前这一阶段,“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教育,有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这一阶段,重庆教育改革富有特色,如1987年至1997年的合川“活教育整体改革实验”是一项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区域性整体教育改革,历时10年之久,是重庆直辖之前一项影响十分深远的教育改革实验。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重庆教育又经历了3个重大阶段。1997年至1999年,重庆教育“调整理顺”,涪陵、万州、黔江三地划入重庆,重庆教育抓学校划转,建立了新的教育行政体制。
此后,1999年至2004年,重庆教育“奠定基础”,在直辖后首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科教兴渝”战略。2004年至今,重庆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教育高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