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国推广重庆教育经验
记者:重庆不仅率先啃下了偿还“普九”债务这块影响教育发展的硬骨头,还在全国率先解决了农村代课老师的教育难题。30年来,重庆教育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彭智勇:这两点确实是重庆教育的两大亮点,为此,教育部曾邀请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向全国介绍经验。在全国两会期间,这还成为不少中央媒体追逐的热点。的确,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直辖十年,重庆教育是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实现了“两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两个历史性跨越,初中升“高中”(即普高和中职)的瓶颈也全新突破。2007年与1997年相比,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从40.45%提升到了100%。“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由38万人增至100万人,初中生升“高中”的比例由56.16%上升到84.5%。高等教育在校生从13.4万人增至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8%上升到23%。
新起点2020年基本普及大学
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教育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是什么?
彭智勇: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到2012年形成西部教育高地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西部教育高地。我们要努力实现“三个普及”:
一是到2012年,32个区县实现高质量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0%左右。
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生升“高中”的比例,2012年达到95%左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高和中职)。
三是普及高等教育。争取到2012年,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2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0%,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教育将怎样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彭智勇:今后,重庆教育仍将走改革开放之路。2008年3月12日,重庆市领导同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李卫红等有关领导举行了会谈,就建立部市战略合作关系,把重庆建设成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情况交换了意见。会谈主要达成了六方面的重要成果。
一是教育部与重庆市签定一个部、市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和协商机制。
二是教育部将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三是教育部将对重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给予支持。
四是教育部将对重庆职业教育发展给予政策倾斜。
五是教育部将进一步支持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六是教育部积极支持重庆做好其他一些带有探索性、试验性的工作。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