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安徽高考 > 文章正文
 
2008年安徽高招平行志愿几成定局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安徽商报 2008-3-5 8:42:02

对话人物: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教授


话题:《考试法》与安徽高招改革


“必须尽快制订出台《考试法》,以打击集团化、高智商化的考试舞弊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考试环境”。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教授接受商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将关注考试环境、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等。他还介绍,我省已经初步确定今年高招将实行平行志愿,目前,相关政策正在论证和调研。


关键词:考试舞弊


必须尽快立法,严肃招生考试环境


安徽商报:我们了解到,您今年有一份提案关注的是国家《考试法》的尽快出台,为何会首先考虑到这个问题?


李和平:今年的“两会”,我准备了4份提案和主题发言,都是教育领域的。近年来,各类考试舞弊和招生诈骗事件不断发生,利用高科技手段的考试舞弊行为越来越严重,但是由于缺少法律支撑,职能部门在处理考试舞弊的组织人员、替考人员以及具有欺诈性质的招生中介机构时,无法可依,打击不力。因此,我认为应尽快出台《考试法》,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考试环境。目前教育部已在研究制订,我提这份提案目的:一是呼吁《考试法》尽快出台,二是能为这部法律的内涵上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安徽商报:您指的建议主要包括哪些?


李和平:比如,高考阅卷软件系统的认证问题。现在很多考试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但招考部门并没有能力和必要去开发这样的软件系统,主要是依靠企业来进行的,但这些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其系统可能根本上就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认证。据我所知,目前全国实行高考网上阅卷的省份全部依赖公司的阅卷软件系统,而这套软件系统本身是否合格,是否经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呢?


高考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报名、考试、阅卷、录取各个环节如果监控不到位,都有可能出现轻则乱纪重则违法的事情来。而一旦出现团伙作弊等行为,则没有可以依靠的法律支撑,对作弊人员的处理往往就比较轻,起不到警示的目的和作用。


招生考试关系到千家万户,治理教育考试环境、规范教育招生考试行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尽快立法,严肃招生考试环境。


关键词:高考录取率


安徽的高考录取率只有50%,太低了


安徽商报:据我们了解,今年安徽报名的考生有61万,但招生计划可能只有20多万,仍然很低。


李和平:是的。如果按照这个计划算,我省今年的录取率可能不到50%,这个比例太低了。发达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就是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有57%。这意味着在外省可以上本科的分数,但在安徽却只能读专科,甚至没有学上。


我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我了解到,中部地区很多优秀的高中生,由于受招生计划分布不均的影响,难以步入高校学习。目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上学需求。以安徽为例,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得非常好,但每年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进入高校深造,安徽又是个劳动资源大省,但由于教育的培养不足,输出的劳动力资源素质整体不高,这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加大对中部欠发达地区人才的培养力度,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安徽商报:您认为该如何改进呢?


李和平: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已经适度增加了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但力度仍显得不足。我的建议是,首先发达地区的学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要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其次,可以把高职招生计划的制订权力下放到省一级,国家只控制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计划的制订。三是国家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黑板上开机器”


安徽商报:除了“量”的增加外,您认为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还有哪些亟需改进?


李和平:自主创新,科技兴皖。这个口号的提出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扎实的知识,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黑板上开机器”。


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人力资源难以支撑。因为,现在很多高校的老师没有在工厂企业的工作经历,而工厂企业的技术人才又不能进入高校,这中间的交流明显存在障碍。如果学医学的学生不去医院实习,师范类学生不去学校实习,学新闻的学生不去媒体实习,能培养出既学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又强的学生吗?肯定都是纸上谈兵。但目前一个现实是,学校投入有限,不可能建工厂、医院,就需要工厂企业这些社会资源多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来。


安徽商报: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和平:从政策上、考核和评价机制上去落实,企业工厂,也要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同时,也要为那些做得好的企业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一起培养人才。因此,如何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高校作用都应是政府部门积极调研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平行志愿


2008年,我省已初步确定高招平行志愿改革


安徽商报:今年我省考生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今年高招是否设置“平行志愿”的问题了,这一改革今年到底是否实施呢?


李和平:应该说,2008年,我省已经初步确定将要实施高招平行志愿的改革。实施这样的改革是非常难的事情,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目前,我们虽在进行调查论证,但不会影响考生今年的高考准备,一定会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考生、家长和高校去适应和准备,预计近期将会有结论。


我认为,安徽近几年招生考试改革的步子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们更不会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畏首畏尾。只要改革符合绝大多数考生的利益,就不能不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们也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