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命题组点评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
|
|
整理自:海都资讯网 2009-6-10 7:37:51 |
文科综合
地理
情境素材来自权威刊物
(福建省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组) 2009年福建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整卷的难度预估值为0.56左右,试题的难度介于0.30~0.75之间,选考题难度约为0.60,易∶中∶难的比例为3∶5∶2。地理试题情境素材多来自国家级统计资料和地理学权威刊物,设问角度力求新颖和原创,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题的设计注意了同一题组中题目之间的递进;综合题的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地球运动、地形、气候、河流、能源、工业、农业、城市等,涵盖初高中地理知识,突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融合。如37题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选考题40(B)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堰塞湖的成因;选考题40(C)分析珠江流域的环境整治的情况等等,均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力求全面体现考核目标与要求。如5~6题通过云量等值线空间分布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着重考查考生面对新的问题情景,调动和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7~9题“苏州工业化和城市化”,考生可以利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案例分析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选考题40(C)“珠江流域环境保护”,考生在学习选修课程《环境保护》时,掌握了不同的地表形态(山区、平原)、不同的聚落形式(城市、农村)、不同的生产方式(农业、工业)产生环境问题的差异和环境保护的侧重点不同,便可以顺理成章进行迁移转化,作出正确的回答。此外,试题共有图表13幅,包括联系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遥感图像、区域地图、原理示意图等等。 体现探究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10~12题是一个典型的地球运动探究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要求,不断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探究原理,才能逐步得出正确的选项。37题“南美北部区域地理综合分析题”呈现了全新的地理情境材料,要求考生在判读地形类型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域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原因。选考题40(B)给出堰塞湖概念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图,引导考生调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地形、地质构造、地震诱发的崩塌与滑坡灾害等等),分析探究堰塞湖的形成原因。 海西纳入选作题型 地理学科试题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际与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如1~2题的某企业生态园区的循环经济、3~4题的中国能源问题、37题就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的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与国际合作等设置试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首次分省命题,在试题上体现乡土地理、体现福建特色。运用福建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岸带开发的优势条件,设置选作题40(A)海洋地理,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海西经济区的建设。 选考题难度相当 选考题的设置是2009年高考试卷有别于历年高考的显著特征,今年福建省有两个版本的地理选修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力求做到三道选考题的难度相当。如选考题的设问注意思维量等价和能力层次的等同,即三道选考题的第一问均为“说明……”(描述地理事物),第二问均为“分析……”(条件、成因、措施)。此外,37题综合题和选考题的设问均有一小题开放性的答案,给考生预留发散思维的空间,鼓励考生创见性地答题。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