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的公布,高考作文题目引发广泛解读。今年全国作文试题中规中矩者多,亮点突出者作文寡,很多省份把抗震救灾内容纳入高考作文的命题范畴也在笔者意料之中,但没有想到有那么多。我在第一时间看到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时,一点儿都不激动,这个题目根本就没难度,于考生而言省去了审题的烦恼,立意的纠缠,而且与成都市08级的“一诊”作文题《种植阳光》类型基本相同,相较而言,今年的作文就“温柔”多了,它没有去年作文悄然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思维陷阱。以“坚强”为话题,考生首先会想到是灾区人民的坚强,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全世界仁爱之士的可佩。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试着想像,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多人先是一愣,然后会意一笑,为文时情到深处泪自流。但,对这种熟悉透的作文,真还有种下笔容易写好难的尴尬。
“坚强”,《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条的解释如下:①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使坚强。很显然,作文命制者考查的是第一个义项,常可以这样来组词:意志坚强/坚强意志/坚强不屈……
按四川省命制高考作文的规律,好多中学一线教师在预测今年不会考热度太大的作文。但,今年四川高考作文命题专家为什么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呢?这里有一个背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国人悲痛,世界垂泪。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语文。故此,用生活之水浇作文之树也是高考作文考查的常态,考生把地震期间感人的事动人的情倾吐出来,在为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才是作文命题专家命制的宗旨所在,更何况这个题目也可以不谈赈灾的问题,所以,这种变通的考法深得考生好评。
自有人类始,来自天空和地底下的灾难袭击便一直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西哲帕斯卡尔所言的“一根脆弱的苇草”,不经意间生命就会被灾难这只巨大的黑手轻轻抹去。
正因为在生理构造上如此的脆弱,人类才倾力创造和固执地守望文明。这是一种让人类超越于逆来顺受的动物状态的“第二本能”,它要穿透肉体不可能穿透的黑暗。
在这次让泱泱华夏痛彻心肺的震灾中,文明与坚强,成为我们脆弱的血肉之躯的两根拐杖。
灾区不是一座孤岛,灾区同胞不是自然宿命的牺牲者,让我们做一切能力所及的事情去护佑和温暖,让我们以最大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我们悯人,但绝不悲天!
作文要贴近学生的现实,而且还需要有思想的深度。精神永远比肉体重要,人如果缺乏精神的涵养,意志的支撑,只不过一具行尸走肉。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着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先驱者高擎着精神的火炬来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人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句子深刻隽永,犹如种子悄然种进学生的心田。这个社会需要独立的思考者和批判者,更需要具有悲悯情怀的公民。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浩瀚无垠的星空使哲人康德获得深刻的启发,熔铸一颗崇高、清澈而智慧的心灵,拥有与星空相对称的伟大的灵魂。一旦我们切断了与星空的联系,就会沦为物质的浮生动物,我们生命的内核将会越来越远。
回归精神追问的常态作文才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正途。它能指引中学教师和考生关注生活,更思考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城堡。
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可能出现大量地罗列抗震救灾过程中感动的人和事,述例不精当,例子与例子之间缺乏理性的分析。而且所举事例都是平行的,缺乏向纵深方向挖掘的意识。笔者认为,写这个作文时,可以用下面的标题作为文章的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风雨中微笑》《中国人民的脊梁是压不垮的》《大难从来就兴邦》《不屈的民族》《多难兴邦》。在行文过程中,不要满篇都是抗震救灾的事例,处理事例时要点到为止,关键还在于理性分析,用情抒写。从行文思路来看,可以这样处理,一个深处逆境的人需要学会坚强,比如司马迁、史铁生、贝多芬。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和国家亦如此,这样的话,作文就会有深度。
还有,本文不叙写抗震救灾这方面的材料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行文显得时代感不强。如果能在文章中述一个这方面的精当例子,就更好了。
(冠华作文网 王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