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根高考作文备考
|
|
| 整理自:台海网 2009-5-15 12:13:19 |
人物名片 王立根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著名特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40年。主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著有《作文智慧》、《高中语文教与学》、《浅近文言文百篇注释》等。王立根@作文智慧博客:fjwlg.blog.taihainet.com 关注新材料作文 小郭同学: 你寄来最近写的多篇习作,我都看过,写得还好,但都是话题作文。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有一种新题型叫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别于以前的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这种题型了。新材料作文,虽然与旧材料作文一样,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会提供N个可选择的角度,不限定文体。这样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于旧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话题作文的优点,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适合发挥自己写作个性的选择空间。 比如我省去年的高考作文题,题为: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这就是新材料作文。 这种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曾在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中出现过,它给定材料,但不确定话题,要求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吸取了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便于考生多角度地立意,较好地体现限制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写作的关键点是要读懂材料中隐含的意思,揣摩话题的题外之意,深挖内涵,正确揭示寓意,所谓“涉深水者见蛟龙,涉浅水者见鱼虾”,就是这个道理。 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新材料作文的应试必须与材料紧密结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写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它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需要训练我们“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要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它的特点是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因此,有些老师认为它是高考作文将来的考查方向,你在备考中要多加关注。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撰文介绍说:国外的作文考题往往是从学生中征集而来的,征集来的作文题很有意思。如美国的: 谁是你们这一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有个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作文试题,所设计的四个问题就像一次特殊的面谈。既轻松自然,又很有深度和代表性: 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假如你得到一年的时间为别人提供自己的服务,你将选择干什么?为什么? 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做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做出的? 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 这些外国高考作文题,也是一种形式的“新材料作文”。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看不出出题者的倾向和喜好,基本没有对错之分,给作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让人读了之后,有一种写作的冲动。 希望你在备考中也做点这方面的审题,也许对你有帮助。 祝好!立根2009年5月15日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