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填报志愿时应考虑的个人因素
(1)志向。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2)特长。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系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出相关特长的考生。
(3)气质和性格。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事业中,每个考生总是要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学生本人的气质。
(4)职业倾向。在填报志愿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本人的职业倾向做一个测试。教育部考试中心曾对人与职业相互适应的理论作过实验,提出人与职业、专业相适应的7种类型。即: 艺术型、经营型、事务型、研究型、自然型、技术型、社会型。
(5)学习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院校在确定了调档比例之后,首先是以合成总分来调阅档案的。每个考生首先要预测自己能进入哪一类院校的调档线,来确定自己的志愿。各校在录取时,除看德智体诸方面条件外,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
(6)性别和身体。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的要求之外,一些招生院校的专业因为学习和就业的特殊性质往往有其它特殊要求,如性别、身高、视力等限制条件。
5.填报志愿时需考虑的外部因素
(1)经济承受能力:一般说来,读综合性大学、理科院校、外语、财贸等院校,家庭负担要重一些。读这些院校的本科,家庭至少要支付出5000元左右。读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和师范、农林等院校(专业)家庭负担相对较轻。
(2)专业发展趋向:专业趋向即我们常说的“热门”与“冷门”。通常情况下,国家招生数量最大的专业就是社会需求最多的专业,招生数量最小的专业就是社会需求量最少的专业。
(3)毕业分配去向:专业选择将影响今后的生活道路,故选择时最好能尽量考虑这一因素。有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去比较偏僻的地方,有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留在大城市,有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这些情况考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6.填报志愿应该有“梯度”
是不是把高分的学校填在前面,低分的学校填在后面就是有梯度吗?例如:某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600分,本科一批第一志愿报考甲大学(当年度该校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640分),第二志愿报考乙大学(当年度该校理工类录取最低为590分),两个志愿录取最低分相差50分,应该说有“梯度”吧,而且其成绩也超过了乙大学的录取最低分数,但最终该考生还是没有被乙大学录取。所以,简单地从分数高低来理解和考虑梯度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正确的。
那么,何谓“梯度”哪?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就必须了解现行的录取程序。现阶段,我市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的,同一批次内录取是按志愿顺序进行的,同一志愿条件下再按考生分数排序(即志愿优先),并依据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数确定最终的录取结果。
从近年来我市实际的录取情况看,同一批次的招生院校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学校,对于这类学校考生只能把它放在第一志愿的位置上,如果把此类的学校填在第二志愿都属不当。第二类是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但缺额不多,尚可招收少量的二志愿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类学校中选填第一志愿,这类学校对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填报第一志愿时到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也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填报志愿方法,一旦达到当地录取控制线就有可能被录取。由于这类学校还可招收少量的二志愿考生,所以估计录取第二志愿时分数会较高,确实有实力的考生可以将此类学校填在第二志愿。第三类是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把这类学校填写在任何志愿都将有可能录取,而且越往前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实现理想专业的机会也更大。由此可见,如果考生按照上述规律,并结合自身情况将三类学校中的任意一所学校选择为第一志愿,从第二、三类院校中选择填报第二志愿的,我们就称其志愿填报的有梯度,反之则没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学校的分类在录取之前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因为填报志愿是一项群体性的共同活动,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考生需通过咨询和了解以往招生院校的信息来自行判断或分类。
7.考生为什么要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2008年这些院校录取情况怎样?
我市为鼓励广大考生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师范专业)、地质、矿业、石油院校,对第一志愿报考外地本科二批院校(含A、B两个阶段)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的考生可以降低10分投档。但考生享受这一政策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是在本科二批院校(含A、B两个阶段)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或者是第一志愿报考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的考生;第二,该院校的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不足计划数;第三,该院校必须同意采用这一政策。
在2008年本科二批录取工作中,一些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外地院校采用了一志愿降10分的政策,录取线下10分以内的考生,许多线下考生得到了上本科二批院校的机会;部分农业、林业、师范(师范专业)、地质、矿业、石油院校根据有关政策,降分录取了一志愿考生;还有一些考生因享受二级运动员、少数民族、三侨生等政策照顾而被录取,使得不少本科控制分数线下考生得以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8.考生志愿确认后不得更改
为减少考生在填报志愿中的错误信息和失误,各区县招办或报名单位依据考生填写的志愿表,打印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组织考生进行志愿确认,考生核对无误后,在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上签字负责。考生志愿一经确认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更改,违反者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这是因为,考生志愿是经过慎重考虑填报的,如果允许某个考生取消或变更其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那么,原有的志愿结构将会发生变化,正常的招生秩序就会被打乱,其他考生的利益将无法保证,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
9.军事院校招生中的一类专业、二类专业,指挥类专业、非指挥类专业
在军事院校招生过程中,为更好地区别不同层次的招生院校,通常将军事院校的招生专业划分为一类专业、二类专业,一类专业一般在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新生,二类专业在本科二批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新生。
在军事院校招生过程中,为使考生更好地了解招生专业的性质,通常将军事院校的专业按培养方向划分为指挥类专业和非指挥类专业。指挥类专业是为部队培养基层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和从事机关工作的各类干部,非指挥类专业是为部队、军队科研单位、军事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指挥类专业、非指挥类专业在体检标准、文化分数等方面要求有所不同,考生报考时须注意区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