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高中学考会考 - 高中学业水平 - 四川高中学业水平 - 正文

四川会考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2016-9-4 11:59:03

附件4:
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试行)

Ⅰ.考试性质
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由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毕业的主要依据,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将逐步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Ⅱ.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应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适当体现四川特色。
一、命题原则
1.思想性。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坚持正确思想政治方向,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2.科学性。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和《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相一致。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高中学生实际,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文字表达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基础性。考查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充分考虑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符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性质、特点、要求,突出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试题难易应适中。
4.时代性。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关注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联系,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实、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5.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考试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考查考生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要求从低到高表述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1.了解(A),指对有关重大时事内容、思想政治必修模块中的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包括课程标准中的“了解、知道、辨认、识别、描绘、列举、引述、复述”等学习要求。
2.理解(B),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内容进行转换、解释或推理,懂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的含义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课程标准中的“理解、懂得、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学习要求。
3.运用(C),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模块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和评析有关观点,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提出并分析问题,合理并有创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坚持、树立、实践”等学习要求。
上述“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有递进性,后一层次的要求同时也包含前一层次的要求。

Ⅲ.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为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学科必修学分要求的模块内容和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到考试当年3月)。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一、生活与消费
1.1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A)
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B)
纸币的含义及优点。(A)
纸币的流通规律。(B)
常用的结算方式及常见信用工具的用途。(A)
汇率的变化。(B)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A)
正确对待金钱。(C)
1.2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因素。(A)
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B)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B)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A)
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C)
1.3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B)
消费的类型和结构。(A)
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B)
不同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正确评价不同消费心理。(B)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性的消费者。(C)
二、投资与创业
2.4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储蓄存款的主要目的及其主要种类。(A)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A)
几种主要投资方式及其基本特征。(B)
合理投资,科学理财。(C)
2.5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企业的含义。(A)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及其组织机构。(A)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B)
企业兼并、企业破产的作用。(B)
2.6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做好就业工作的意义和措施。(B)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C)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B)
三、收入与分配
3.7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A)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我国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B)
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举措。(B)
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B)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A)
3.8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我国财政的作用。(B)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A)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B)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税收的基本特征。(A)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作用。(B)
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A)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四、面对市场经济
4.10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含义。(A)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市场规则来维护。(B)
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机制、优点和局限性。(B)
4.11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B)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B)
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B)
4.12  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B)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
    4.13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A)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B)
4.14  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基本原则。(A)
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B)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B)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国家的根本属性。(A)
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B)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A)
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C)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A)
选举方式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A)
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B)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A)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B)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B)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B)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B)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A)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A)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C)
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B)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A)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B)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B)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B)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B)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B)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A)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B)
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A)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B)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A)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B)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A)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A)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B)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A)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
 四、当代国际社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A)
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A)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A)
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A)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B)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B)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A)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B)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B)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B)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的基本内涵。(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
文化的形式与人们的文化活动。(A)
1.2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不同的文化生活对人有不同的影响。(A)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A)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B)
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B)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B)
1.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C)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传统文化及其继承性。(A)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
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B)
文化创新的作用。(B)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A)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B)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B)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B)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A)
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B)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B)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A)
中华文化的力量。(B)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及其意义。(B)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A)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A)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C)
四、发展先进文化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不同影响。(A)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B)
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A)
提高文化鉴别能力。(B)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B)
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A)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A)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B)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B)
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B)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A)
辨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A)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4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2.5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意识的本质。(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的作用。(B)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B)
2.6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实践及其特点。(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B)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B)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B)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B)
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发展的普遍性。(A)
发展的实质。(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B)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B)
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
矛盾的涵义及其两种基本属性。(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B)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3.10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坚持辩证否定观。(B)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B)
创新的作用。(B)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张、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A)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4.1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和价值观的涵义。(A)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B)
4.1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B)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C)
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A)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根本尺度。(A)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
4.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A)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B)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到考试当年3月)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1.试题测试水平分布
了解:约占70%
理解:约占20%
应用:约占10%
2.试题知识内容分布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约占30%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约占25%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约占20%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约占25%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到考试当年3月)以情境材料形式融入考查。
3.试题题型分布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4.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6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招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独招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