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试题 >> 文章正文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
整理自:文都教育 2009-9-26 23:00:12
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我们在工作中应分清主次,既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坚持“两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项。选项D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内容。

  59.【答案】A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矛盾的客观性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因此,矛盾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60.【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联系的基本含义的理解。联系的最基本的含义便是承认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

  61.【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发展知识点的把握,发展的最重要特点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也是属于变化发展,但不是发展的本质特点,所以A不选。事物的绝对运动,以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与发展都有关联,但不属于最佳选择,所以C、D不选。

  62.【答案】C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题中的四个选项,“质和量的相互转化”(A项)是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问题;“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B项)是讲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D项)是讲矛盾的对立关系。这样将ABD三个干扰项排除,C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实际上所谓“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63.【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认识事物应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把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选项C。本题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以现实事例为材料的典型出题方式,值得考生引起注意。

  64.【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命题强调了条件对事物存在的重要性,是符合辩证法的观点的表述。本题选择D项。

  65.【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和过程论的观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选项D是符合这一辩证法思想的表述。选项A是望文生义的,选项B恰恰没有强调事物的发展。选项C同样没有强调事物的发展。

  66.【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的认识。董仲舒的这句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看法是,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即古今没有变化和发展,这是属于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本题选C。

  67.【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的理解。选项A是唯心主义的,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条件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所以B是错误的。条件的改变并非只会引起事物的量变,根本条件的改变也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发展和灭亡。所以本题选C。

  68.【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选项A是矛盾斗争性的基本含义,而选项B、D则否认差别,把矛盾的同一性看做是完全等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本题中对矛盾同一性正确表达的只有选项C。

  69.【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主要矛盾概念的理解掌握。选项A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主要矛盾,选项C是次要矛盾,选项D是根本矛盾,只有选项B揭示的是主要矛盾。

  70.【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社会规律的特点,重点是考查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之处。两类规律的共同之处是客观性。这也是所有规律的共同特点。所以答案是A。选项BCD都是干扰项。

  71.【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概念的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指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所以答案是A。B项指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选项C、D指的是人们进行主体性历史选择的原因。可见BCD都是明显的干扰项。

  二、选择题Ⅱ

  1.【答案】A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种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形态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是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并且都是可知论哲学、决定论哲学。所以AB可选。但唯物主义哲学有着不同的形态。选项C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不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选项D主张“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是辩证法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不持这一观点。

  2.【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的认识。所有的哲学都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核心,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C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旧哲学的区别。A、B、D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优越之处。

  3.【答案】AC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实现了“两个统一”,即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的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因此选项AC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BD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确认和把握。对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将精神(或人的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考生都能掌握的,但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命题和观点作出正确选择就有了难度。从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分析:A项,由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有一个派生物“精神”,不是“自身存在着的世界”,所以不合题意;C项,由于唯心主义坚持“精神”本原,也不可能承认世界是“客观事物的堆积”,也不合题意要求,这样将A项和C项排除,只有B项和D项才是正确的选项。它们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特点的认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性。本题中,选项A表达的只是认识论方面的观点,无法直接做出唯心或者唯物的界定。如果认为感觉最终来自外部世界,则会导致唯物主义观点,如果认为感觉最终来自人的主观世界,则会导致唯心主义观点。B是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的观点。选项C、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也是唯心主义。

  6.【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现代科技革命与哲学的关系,还涉及到对相关哲学派别的理解。“克隆”和“转基因”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但是并没有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意识可以创造物质,所以选项A是不对的。“克隆”和“转基因”具有反驳不可知论的意义,所以选B;“克隆”和“转基因”等新技术有助于证明世界统一于物质,所以选C。选项D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7.【答案】BCD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解。题干中所给出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科学活动中不受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恰恰相反,科学家们无论从事何种科学研究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如果自觉地接受某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他将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这道试题要求考生在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稍加运用。

  8.【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它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物质与精神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人们所认识的问题。因此回答本题只能选择CD两项。

  9.【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互交错的,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也有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所以主张辩证法的哲学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哲学,故选项A是错的。选项C,则属于可知论哲学,与辩证法没有直接关联。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BD。

  10.【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属于所有唯物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中仍然是唯心主义,所以唯物史观不是所有唯物主义共有的特点。选项ABC,则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

  11.【答案】A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特点。唯心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意识第一性;唯心主义有辩证法的,也有形而上学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只承认意识决定一切,所以是一元论哲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

  12.【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方面。题中四个选项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现代形态和第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特点有:①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⑤它申明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四个选项都正确。

  13.【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哲学的特点,具体说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题干所引的话是马克思的一段话。选项ABC都准确地说明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选项D“站在时代科学的前列”是把哲学看做了科学。哲学不同于科学,科学的哲学也仍然是哲学而不能算作科学。

  14.【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具体是考查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的区别。选项A、C是唯物主义共有的特点,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选项B、D,则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B选项指出物质观也包含人类社会,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所特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定义首先强调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15.【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内涵的认识。实践只是改变了物质存在的形态,并不能够创造物质。实践作为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必须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选项A、B、C是准确的表述。D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表述,但不是这道题的题干中所强调的内容,所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16.【答案】BC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关系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是抽象和具体、普遍和特殊、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是哲学物质范畴的现实基础,而哲学物质范畴要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新成果进行哲学抽象和概括,并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懂得这一基本关系,此题就不难解答。在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B和C项是符合题意的。

  17.【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意识能动性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选项AB,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它的特点是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以致得出意识创造规律创造世界的结论。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所以选择CD。

  18.【答案】ABCD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的理解。这是关于物质观的基本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它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因此正确答案是A、B、C和D四个选项。

  1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的特征的把握。题中ABC都是实践的特点,所以要选,至于选项D,是从主体的角度对实践特点的反映,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实践的特点之一,所以也在选择之列。

  20.【答案】A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认识。选项B把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绝对化,是错误的。选项D前半句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后半句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也是不正确的。选项A、C是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表述,所以选A、C。

  21.【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具体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