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试题 >> 文章正文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
整理自:文都教育 2009-9-26 23:00:12
说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范畴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从个别的角度对物质结构的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所以选项B、C、D是对的,选项A不正确,自然科学与哲学是不同的方式,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有关系,但自然科学的具体理论与哲学的范畴不是统一与被统一的关系。

  22.【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观点。A项“世界统一于存在”是来自德国人杜林(曾被恩格斯专门撰文《反杜林论》批判过的学者)的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其他几个命题均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3.【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基本知识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属于一般和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所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包括选项CD。

  24.【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观点的正确理解。四个选项都是关于实践观点的正确表述,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命题。这些都是关于实践的最基本知识点。

  25.【答案】ABCD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和纽带,因此,A项和D项很容易被选出来,如果考生知道人们通过实践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也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的重要内容,那么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自然也在应选之列,故而BC项也是正确答案。

  26.【答案】ABD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具体考查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的知识方面。狼孩没有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作为人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A项),它是“社会的产物”(B项),无论是人类意识还是个人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D项),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无所谓意识。所以A、B、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所以C项是错误的。

  27.【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的是选项CD。选项A曲解了二者的辩证关系,选项B没有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不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认识客观规律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28.【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知识要点包括: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创造出社会意识和社会关系等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它规定了人的本质,人是在实践中存在与发展的,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由此可以选出ABC项三个正确答案,既然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就是人所特有的活动,D项显然是错误的。

  2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知识点的掌握。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过程和结果全是客观的,这四个方面都是实践客观性的体现。

  30.【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关系。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是通过劳动实现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界的人化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31.【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包含的内容的掌握和确认。人类社会也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不是指它的实在性,而主要是指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项),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C项),“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D项),考生做此题,容易误选A项。

  32.【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选项B是唯心主义的命题,是错误的。选项C是正确的表述,但与本题的题干无关,不是题干所强调的含义,所以不选。

  33.【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理解掌握。题干是王安石的著名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上句“风定花犹落”就是“静中有动”,下句“鸟鸣山更幽”是指“动中有静”,两句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动静相映成趣,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本题接近2007年第1题。但这道试题是典型的考查运动与静止关系的试题,在2007年以前的试题集里面也多次采用。

  34.【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是统一的,时间空间是客观存在的。至于选项A、D是康德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

  35.【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除人以外,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无意识的、盲目的,都不可能以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不能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因为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一般物质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被动者之间的关系。C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表述。

  36.【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意识的理解。人脑自身不会产生意识,所以选项A、D都是错误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表述的是选项B、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观念的东西能够反映物质的东西。

  37.【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目的是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掌握和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是同构的,二者具有同一的运动规律,并且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断定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38.【答案】ABCD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确认人类意识的本质特征。由于电脑的产生,人的部分脑力活动被机器——电脑来代替,于是就形成了人脑和电脑的关系。但是无论电脑怎样“过人”,它究竟不是人脑,不能完全代替人脑活动,与人脑有着本质区别。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都反映了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关系。该题需要考生根据基本知识点,注意阅读思考选项,难度不大。

  3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环节的记忆和理解。实践环节包括: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根据以上的基本的记忆与理解,答案是ABCD。

  40.【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本题中选项D,属于唯心主义的命题,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能动性体现的表述,所以答案有AC。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主要也包括了意识的自觉性和选择性,所以B也选。

  41.【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理解。本题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选项A、D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选项B、C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42.【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选项D不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想到的东西是意识的东西,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选项A、B、C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表述。

  43.【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内涵。属于本章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之一。很多哲学体系中的“实践”指道德实践,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不是这样的内涵。选项A、C、D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表述。

  44.【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根据相关的基本知识点,辩证法是联系、发展与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而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与否认矛盾的观点。选项D不属于辩证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而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歧。

  45.【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结合现实材料,来考查对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认识。选项A、B都没有强调是否达到“度”,它是量变能否引起质变的关键。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选项C、D为正确选项。

  46.【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度的概念的全面理解。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因此度不是关节点,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按照关于度的基本知识点,符合题干要求的就是选项BCD。

  47.【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的全面理解。矛盾特殊性是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的认识的开始和科学认识的依据,由于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化,依据对本题的分析,本题所有选项均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所以全选。

  48.【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共性与个性,也即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知识点。根据二者辩证关系的基本知识点,本题只有选项B不合题意要求,其他全选。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中,共性没有单独的存在,所以,不能反过来说,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49.【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矛盾的解决方式的知识点。矛盾的解决是对事物质变方式的解决。在本题中,选项A不对。矛盾双方平衡发展,属于量变,矛盾双方共处也属于量变,这两种形式下,矛盾还没有最终解决,而选项BCD,则是事物质变解决的方式,也是矛盾解决的形式。

  50.【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基本作用的理解。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两个方面,一是使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二是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符合矛盾同一性作用的是选项BD。

  51.【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唯心主义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联系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的命题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将自然地导致不可知论,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52.【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质的认识。认识事物的基础是,首先要把该事物与他事物区别开。要把实现这种区别,就要认识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即认识事物的质。所以本题选择B、C。事物的量和度也是认识事物的方面,但不是基础。

  53.【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观的准确地把握。辩证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自我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又叫扬弃。选项B是干扰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指的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事物自身的联系、发展。本题A、C、D符合辩证的否定观。

  54.【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把握。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并不是说矛盾的斗争不需要条件,它指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可以打破条件的限制。所以B、C、D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A是错误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并不是相对于矛盾的同一性而言的。

  55.【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差别的统一的把握。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是矛盾问题。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和”的统一,这里的“和”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根据这种理解,再加上对以上话语的解读,可以知道命题A、B、C、D均符合题意。

  56.【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的把握,具体是对新生事物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生事物之所以为新生事物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的内涵不是指时间上新出的事物,时间上的新不是新生事物的特点,所以排除选项B。其他都是新生事物的特点。

  57.【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选项A、C、D都从某一角度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辩证法的核心的道理。选项B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的其他内容和对立统一规律不是推导和被推导的关系,所以排除B。

  58.【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念的认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主要特征:①系统的结构性;②系统的整体性;③系统的层次性;④系统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系统可以和外界进行交流。

  5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发展观与过程论的认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所以一切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但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不等于不承认发展。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