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计划内招生,是目前国内服装类专业设置齐全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坐落在英雄城南昌市南郊,占地1300余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展示了服装无国界、中国服装走向世界的优美意境和雄浑气魄。校内亭榭楼台错落,绿树芳草遍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近两万名莘莘学子在这里接受艺术熏陶,续写华美篇章。
学院设有国际时装设计系、服装产品设计系、服装工程系、服装营销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计算机与经贸管理系、继续教育部、公共课教学部、实训教学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10个教学系、部(中心),共设30个专科(高职)专业。2004年4月,学院服装类专业入选中国高校50种特色专业之列。
学院教学、实训设备齐全。建有服装和艺术设计各类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作室、立裁工作室、服装结构设计室、服装工艺制作室、服装品牌模拟公司(工厂)、服装表演实训室、化妆造型实训室和环艺、广告、电美、形象艺术等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及各类计算机、语音室和多媒体用房共100余间。配备电脑绣花机、工业和各种专用特种缝纫机2200余台,计算机1600余台,语音设备近600座。专门建有师生服装和艺术作品动态展示厅及服装博物馆,可容纳3000余观众的艺术大剧院,拥有国内服装院校最大的服装精品展示和表演的专业T型舞台。图书馆各类藏书57万余册,并配备先进的流媒体阅览室。学院与国内一批服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设立了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从1995年起,陆续从国外引进、使用、推广了最先进的服装专业教学软件,加快了学院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步伐。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一批业内著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切实实施“以师立校”的人才战略。在充满商机的产业大背景中,学院紧贴市场、准确定位、大力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逐步形成 “学院+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艺术”的教学特色、“设计师+企业家”的育人特色、“传统+国际”的发展特色。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学院组建“华夏时装艺术表演团”,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学院先后举办十一届“润华奖”服装设计大赛,流光溢彩的T型台成为学有所成的江服骄子展示才华、成就梦想的重要舞台。
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服装行业,星光灿烂,江服学子,成就斐然。自建校以来,学院已向社会培养了三万余江服毕业生弄潮沿海,自强创业,成为业界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国内服装界誉为“江服现象”。其中,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刘江宏、万明亮等一批江服校友已成业内翘楚。
荣膺“2005年度服装教育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的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内涵式、外向型、特色化”的办学思路,为实现“业界一流,国内著名”的建院目标而努力奋斗。
陈万龙 博士
理事会副理事长,院长
男,汉族,1963年6月生
中共党员。产业经济学博士,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6年8月,受聘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理事长、院长。
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曾任江西财经大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产业发展。出版学术论著18部,主持或合作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著作有《税务代理》、《荷兰王国财政制度》、《国家税收》、《纳税检查方法与技巧》、《税收学概论》等。
李欣
名誉院长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任助理、中国国际时装周秘书长。连续“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比赛首席评委、高级服装设计师;连续十年担任上海“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评委会主席,对各类全国性服装和模特赛事的评比有较高的鉴赏力和丰富的经验,2003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十年大庆授予功勋人物奖章。
专家管理团队
◆ 席芳宽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
清华大学首届高级公共管理(MPA)硕士,教授,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席,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席,江西省高校文科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历任江西大学(南昌大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系党支部副书记;南昌大学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南昌大学党委统战部负责人;江西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7年2月,受省政府委派,担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督导专员、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或合作完成省级科研课题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多部。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外国一百个名人传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江西省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与决策研究》、《政治学概论》等。
◆宋京伟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务副院长
九三学社社员。信息工学博士,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12月受聘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8年获日本九洲工业大学信息工学博士学位。曾两次由国家公派去日本做访问学者。
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历任华东交通大学机制中心实验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校物资设备处处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大专部主任、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测试技术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分会理事。2001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李国祥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自1969年至2004年,在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任秘书、主任科员、副主任、主任、现为省人民政府督学。2005年至2007年9月,借调教育部工作。2007年10月,受聘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办公室管理工作。曾任江西省秘书学会常委、江西省行政学会会员、江西省教育系统办公室理事会理事长、顾问等。参与编著《江西教育史志》、《中华学府志(江西卷)》、《江西省人民政府志》等。
◆燕萍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副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执行理事,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
荣获中国流行色协会2002—2005年度“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大中专院校支援贫困县乡农村中小学结对帮扶工程先进个人”、“2005中国经济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全国纺织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2006中国经济女性成就奖”等光荣称号。
◆杨汉东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中共党员。副教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理事。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学习指导丛书之《服装设计定制工》副主编。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工业部授予的“全国纺织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授予的“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优秀校长”等光荣称号。
历任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科科长、校办主任、党办主任、副院长。2006年11月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杨涛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199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会计师。历任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发动机厂财务科科长、全顺厂财务科科长,广东今日集团财务部财务主管,北京润汇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05年2月起,先后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总监、院长助理兼财务总监、副院长兼财务总监。
◆胡放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副书记
1979年—1995年,先后在湖北黄石床单二厂任生产技术副厂长、工程师;在黄石中外合资精毛纺织有限公司任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工程师。1996—2006年,在湖北美尔雅学校任校长、高级讲师。全国纺织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北黄石市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多篇论文在全国纺织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2006年9月起,先后任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国际时装设计系主任。
张辛可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客座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时装评论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服装教育论坛秘书长、杭州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胡泽民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客座教授
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系住人、中华服饰学会理事长(1393——1996)、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评审委员、荣获“20世纪华人设计百杰” (1998年)、荣获1989年年度台湾辅仁大学教师服务奖、荣获1989年年度模范教师奖、荣获台湾内政部主办“台湾新衫设计大赛”特优奖。
曾凤飞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客座教授
厦门圣达威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时装艺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2003年荣获第九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2004年获上海国际时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成就奖”、2005年获中国时尚大奖年度最佳男装设计师提名、2006年度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十大设计师年度排行榜第5名。
欧伟文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客座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纺织及制衣系教授、早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时装设计硕士学位”、国内外知名时装教育专家。有28年服装教学经验。在时装设计、时装绘图、时装历史、时装符号学、生产发展、制服设计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同时担任国内外13所时装教育机构的顾问及荣誉教授。
育人模式特色
学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现代化、市场化、务实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认真实施“工学相结合,行动导向,实行高位就业”的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学院+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艺术”的教学特色;“设计师+企业家”的育人特色;“传统+国际”的发展特色。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服装专业种类最齐全、知名度与美誉并存的特色院校。
学院各类工作室全天候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需求在各类工作室中进行学习、交流、实践。
育人模式特色(二):
作为国内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学院在软、硬件资源配置基础上投巨资大批量引进与服装及艺术领域中最为尖端的设计软件达数十种。
1. 学院与世界一流品牌——法国力克CAD/CAM系统供应商共同开发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成功引进总价值高达500万美元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用于教学
2. 2005年12月27日,德国艾斯特CAD软件授牌仪式暨新产品学术交流会在我院举行,亚太地区总裁兼中华地区总裁邓峰先生代表德国艾斯特奔马CAD软件公司向我院捐赠了价值4320万元的服装CAD软件
3. 学院与中国服装机械行业的领头羊——中国飞跃集团联办服装机械专业,并在江服投巨资建立高标准服装缝制机械样板实践机房
4. 台资企业国际中山彩聘婚纱有限公司投资建立高标准服装工程系工作室
……
与此同时,学员广泛引进了“大王牌电动机、工业裁剪机、工业电脑绣花机、工业整烫机、工业智能制板扫描仪、各式特种机、纺织仪器设备、雕刻机、大型喷绘机”等先进企业设备,积极投入多条企业化生产线,真正使学子们于实践中掌握企业生产管理所需技能知识。
这些足以证明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行业领域的重要地位。现有多个知名企业与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正在洽谈当中,届时将有更多的先进教学设施为教学提供保障。
学术交流: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教授在我院艺术剧院讲学
2. 中国服装协会会长蒋衡杰先生,就当今“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我院讲学
3. 日本神户时尚学校校长赳村定技于我院多媒体教室讲学
4. 韩国ES-MOD时装学院教务处长张惠林教授来院参观交流,并举行“未来消费者趋势和新的时装商业”讲学
5. 韩国服装视觉营销专家李美荣教授来院讲学
6.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食品服装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里查德·默瑞、服装设计及工艺系主任费赫斯特·凯瑟琳教授、服装设计及工艺系高级讲师陈志敏博士三人来我院交流讲学
7. 意大利佛罗伦萨设计学院董事长Luigi Insenga先生来我院讲学
8. 台湾洪惠雅硕士来我院举行“原创设计如何提升服装设计教育05/06秋冬流行趋势”讲学
9. 中国美术学院张辛可教授来院举行关于“服装市场与服装设计”的讲学
10. 中国流行色协会副秘书长、市场部主任宋文雯女士来我院讲学
11. 中国“盖奇”集团苏州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业务开发部经理许家栋、成功学人士杨党辉来我院讲学
12. 中国首届十大超级模特郭佳岚副教授来院讲学
……
校企合作:
江服以“内涵式、外向型、特色化”办学思路中的“外向型”为就业主导,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紧抓住服装艺术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大好时机,提升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院与国内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每年派大量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另定期派大批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针对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真正从根本上做到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岗位快、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使其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紧俏人才。这些合作企业每年也在我院毕业生中选拔大量技术人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的甚至担任了要职。
自主就业,自强创业在江服的学子中更是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业界颇具知名度的市场能人,他们都是江服璀璨群星中的一员。当星光汇聚闪烁在服装行业时,业界惊呼:“红土地上的江服了不起”!这就是被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收为实际案例的“江服现象”!
17年来,学院服装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令全国瞩目,我院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们回望母校,感恩母校,用他们最真挚的付出牵手母校的学弟、学妹们。
赛事风采
校内外的各类赛事是江服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技艺潜能,还专门成立赛事委员会并由相关学科带头人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赛事,使其将课堂学习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屡获殊荣的大背景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子们的动手能力。
2007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
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乔丹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最高级别专业运动装备设计大赛—— “乔丹杯”第二届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2007年11月在北京第11届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式拉开帷幕。参加总决赛选手高手如云: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10所国内知名院校及马艳丽工作室、卡锐仕富荣美服饰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工作室和企业的选手参赛。大赛评委由日本、德国、俄罗斯、英国及清华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时尚界人士组成。大赛共设6项大奖,我院05国设10班随振冲、04服设5班吴妍分别荣获银奖、铜奖。此次大赛我院为中国国际时装周获奖最多的院校之一,充分展示我院教学成果。
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共有50多所院校参赛,其中19所院校123件作品的作者入围决赛,我院作为江西唯一一所高职专科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参加比赛并进入决赛。大赛共设9个奖项,我院一举荣获4个奖项,其中:05国设11班崔建玲、05服设14班王建立分别荣获金奖、铜奖;赛浩东、李娜同学分别荣获服装表演类优秀奖,参赛成绩充分反映了我院的教学质量。
“中华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
“中华杯”服装设计大赛是目前国内唯一国际级的专业性赛事。并由此形成了以大赛为核心、以“中华杯”为品牌的综合性、专业性、权威性、国际性的高层次活动。
截止到目前,已有一百多位国内外著名服装设计师、权威专家、著名学者、媒体总编曾担任过大赛的评委,其中,国外人士占65%。共有42个国家、29个省市自治区、199个城市、359所院校、3.1万位参赛选手参加过“中华杯”,共有229位优秀服装设计师获得了历届各项大赛的金、银、铜奖。吴海燕、武学凯、张继成、赵玉峰、张伶俐、祁刚、唐炜、计文波、殷洪生、王鲁生、曾凤飞等历届获奖选手,如今已经以金顶奖与十佳时装设计师的身份闪耀于服装设计舞台,“中华杯”被服装界及时尚媒体广泛赞誉为“服装设计师的摇篮”。
2007名瑞杯中国服装设计大赛:
在2007年11月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广东名瑞集团联合主办的“名瑞杯”中国婚纱设计大赛决赛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6个地区的24份入围作品在D.PARK中央大厅同台角逐。此次大赛的参赛选手强手如林,如:台湾实践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法国卡锐仕富荣美(福建)服饰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选手。而本次总决赛评判长由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助理、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女士担任,评委由韩国、法国时尚界知名学者、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晚装设计师等知名人士担任,强大的评委陈容突显大赛的高水准与权威性。经评委团评审,我院史晶波同学的《月光礼》荣获奖项——铜奖,再次证明我院的教学水平。
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
“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是以江服创办人——涂润华先生名字命名的院内服装设计系列大赛,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大赛内容包括:艺术设计大赛、彩妆造型大赛和时装画大赛等20个赛事项目。在校学生均可结合所学专业参加各类展览、讲座、论坛等活动,值此期间,国内众多服装企业均会派人参加及观摩大赛,同时举行大型招聘会。盛大的赛况在江西省乃至全国引起轰动。这些赛事是展现江服教学与实践成果的一个舞台,是展示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成绩和设计水平的一个平台。大赛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学者、专家、设计师:李欣、李当歧、吴海燕、张肇达、王新元、武学凯以及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大师等担任大赛评委。还得到了省市领导、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等鼎立支持,新华社、中国服装报、中国教育报、设计师杂志、江西日报等媒体纷纷载文赞誉。
评委: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助理、中国著名高级时装设计师、十届“兄弟杯”国际时装设计大赛首席评委、“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主评 李欣
韩国ESMOD国际高级时装学院院长、教授 朴允贞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纺织及制衣系教授 欧伟文
中华服饰协会理事长、台湾辅仁大学教授 胡泽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当歧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服装集团总设计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服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 吴海燕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杉衫服饰设计师 张肇达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主任委员,海国际服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级服装设计师,宁波市服装协会设计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杉杉集团设计总监、中国柒牌男装首席设计师 武学凯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时装艺术委员会委员、亚州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著名男装设计师、厦门圣达威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法国卡锐士品牌总监 曾凤飞
中舜集团董事长、简.奥丝汀服饰(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虞泽东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利郎商务男装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计文波
赛事概要:
我院为中国服装协会理事会员单位、中国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单位等,给学子们在国内及国际各类赛事活动中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引领行业时尚潮流。如:
国际顶尖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兄弟杯”,我院彭涛同学荣获金奖
中国唯一最高级别专业泳装设计大赛“浩沙杯”,我院韦仁昌同学荣获银奖
国际最高级别女装设计大赛“新世纪”,我院武彩瑞同学荣获银奖
中国唯一最高级别“CCTV”电视服装设计大赛,我院王思蓓同学荣获铜奖
国际顶尖时装设计大奖赛“绮丽杯”,我院李世爱、吴研同学荣获新人奖
及:
“真皮标志杯”中国时尚裘皮、皮革服装设计大赛
“大连杯”中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大赛
“欧迪芬杯”内衣设计大赛
中国无锡国际纺织服装交易会时装设计大赛
第3届“均安牛仔杯”国际牛仔服装设计大赛
“万事利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
东方国际模特大赛
“伊茜吉尔”杯针织服饰设计大赛
“即发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
“虎门杯”服装设计大赛
“威鹏杯”牛仔服装设计大赛
中国职业装设计大赛
第16届“金犊奖”广告创意大赛
中国职业模特大赛
“欧曼·欧康杯”全国卡车形象代言大赛
“古越龙山杯”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
“百成汇”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
……
校园活动
校园军训营——军训感言:
第一次穿军装:第次在生活中看见军人穿着军装,特威武潇洒,总期待着自己穿上军装的那一天。今天终于穿上军装,却被教官指出很多不足之处,从没想过穿军装也有这么多要求。
第一次站军姿:教官说部军姿是军人最得简单的基础,目视前方,收腹挺胸、手臂自然下垂、身体前倾,别看这简单的几个动作,做起来可是让你坚持半个钟头,更重要的一点不能动,感觉身体有虫子咬你,痒得很不舒服。趁教官不注意时,我挠了一下耳朵,无奈,在手臂伸回时被发现,被罚做俯卧撑。才明白教官眼尖呢!不能做小动作。
………….第一次学唱军歌……………….
我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书法协会、校园广播站、演讲与口才协会、督导协会、话剧社、动漫社、歌舞团、摄影协会等22个学生团体自发举办及参与了:南昌晚报助残义卖、我院青年志愿者联同中华义工联合会江西分站义工在胜利路开展主题为“假如你失 去光明”大型捐赠及签名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公益活动、世界环境日、江西5套采访我院公益活动、江西省COS动态展、红五月革命歌曲大合唱、 “今晚谁来秀”文艺表演活动、江西省第三届高校漫画节、“春之畅想”大型文艺晚会、十五年校庆晚会“我的大学”成长交流会、 “魅力青春”制版比赛、江服文明礼仪大赛、江西省第五届高校摄影展等众多各类活动。
助学政策:
一、国家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在我院就读学生享受和国家公办大学就读学生统一政策、同等待遇。
1、高校国家奖学金: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优秀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每人奖励8000元/年。
2、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优秀贫困生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每人奖励5000元/年。
3、高校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中所有年级的优秀贫困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获得者每人补助1000—3000元/年。
4、中职国家助学金: 一、二年级的在校中专生的90%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获奖者每人补助1500元/年。
二、学院与企业设立单项奖:
1、润华奖学金:由学院创始人、理事长涂润华先生出资设立,以涂润华先生“润华”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是学院在校生校级最高综合奖,用于奖励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特别优异的各类在校优秀学生,获奖者每人奖励5000元/年。
2、大王学习标兵奖: 由深圳市远成缝纫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天祥先生出资设立,以该公司的品牌“大王”命名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德高尚,成绩优秀的各类在校优秀学生,获奖者每人奖励2000元/年。
3、朝花夕拾创新奖:由我院优秀校友杭州朝花夕拾,简.奥丝汀服饰(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泽东先生出资设立,以该公司“朝花夕拾”企业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并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各类在校优秀学生,获奖者每人奖励2000元/年;
4、天祥自强奖学金:由深圳远成缝纫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天祥先生出资设立,并以施天祥先生的“天祥”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用于奖励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家庭贫困和残障的学生,获奖者每人奖励2000元/年;
三、学院设立的奖、助学金:学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三好学生奖、优秀学生干部奖、见义勇为奖以及贫困生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 2007年仅此项获学院奖学金和助学金学生人数就达3600余人。
获奖感言: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访首届“润华奖学金”获得者王娜
2006——2007学年我院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健康,品德优秀,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为表彰先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院理事长涂润华先生决定从今年起出资设立“润华奖学金”,每年评选2至3名优秀学生,每人可荣获高达5000元的“奖学金”。我们采访了首届“润华奖学金”获得者之一的05动画5班的山西籍学生王娜同学。
……
记:你好!我是服装报记者,首先祝贺你荣获“润华奖学金”,可以谈谈你现在的心情吗?
王:我能获得这份荣誉和奖励,心里真的是无比荣幸和激动。我深深的感谢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怀与厚爱,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是他们的关心,给了我自强不息的坚定勇气,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荣誉,不骄不躁,刻苦学习,用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学院、回报社会。
记:能有今天的成绩,你一定付出了很多,那你平时是如何分配学习与生活的呢?
王:我从不迟到、旷课。大学里课余时间特别充足,我会积极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像3D软件设计、动画工作室等,这样可以加强学习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平常我还会经常去图书馆,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系团总支学生会工作,让我学到了许多交际、管理方面的知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