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全国中考 >> 广东中考 >> 文章正文
 
广东省2009年五年制高职及中职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
整理自:广东省招办 2009-7-11 11:48:17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办[2009]9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教职[2009]49号)精神,我省高等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班以及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继续使用“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中招服务平台)统一进行网上录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录取组织方式和工作安排

(一)录取组织方式

今年我省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班以及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招生,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省招办不再集中设置录取场地。各招生学校均须通过互联网进入省中招服务平台,实行远程网上录取。按录取时间安排在网上完成考生档案审阅,提交(确认)录取的考生。经教育部批准招收我省生源的部属、外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也必须在我省中招服务平台上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除经省教育考试院书面批准外,各地市均必须直接使用省中招服务平台组织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

(二)录取时间

全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统一录取阶段,在7月16日-8月5日进行。

1、7月16日至18日为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班录取。

2、7月19日至8月5日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录取。各地级市中招负责部门应按照《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教职[2009]49号)的要求做好本市的投档和审核工作。各地级市中招负责部门在投档前,需将各招生学校的录取顺序置入省中招服务平台。

第二阶段为学校自行组织生源录取阶段,在8月20日-11月25日进行。在第一阶段录取工作完成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或经新生注册后仍有计划空额的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不受招生计划的限制,自主组织生源(包括往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复退军人、进城务人员等等),通过省中招服务平台进行第二阶段的录取。

(三)注册时间

1、第一阶段录取工作完成后,被录取的学生必须于8月25日前完成注册,招生学校须在8月30日前通过省中招服务平台确定已报到的新生。9月1日仍未确定注册的学生,省中招服务平台自动将其恢复到未录取状态。

2、第二阶段录取工作完成后,被录取的学生必须于12月5日前完成新生报到注册,招生学校须在12月12日前通过省中招服务平台确定已报到的新生。12月15日仍未确定注册的学生,省中招服务平台自动将其恢复到未录取状态。

(四)打印录取新生名册送审时间

1、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班录取新生名册7月18日在省录取现场打印审核。

2、第一阶段招生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和经教育部批准在我省招生的外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新生名册,招生学校通过省中招服务平台确定注册新生后,在9月7日-11日由省招生办公室打印、审核、盖章。

第一阶段招生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在新生注册后,由招生学校所属地级市教育主管部门(市招生办或教育局主管科室)负责打印、审核、盖章,时间为9月7日-11日。

3、第二阶段录取的新生名册,在新生注册后,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跨市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录取名册打印及审核由生源所在地的地级市招生办负责;市及获得授权的县属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录取名册打印及审核由各市、县招生办负责,时间为12月7日-11日。

4、12月15日前,各中等职业学校须将审核盖章后的新生录取名册送省招生办公室备案。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由学校直接报送,市属中等职业学校交由市招生办或市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报送。

5、技工学校的录取新生名册打印、送审、报批由省市技校招生办公室另文通知。

二、录取工作人员要求

    1、各地级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招生学校选派的录取工作人员,必须作风正派、廉洁守纪、熟悉业务、认真负责,能正确执行招生政策,并熟悉计算机操作。有直系亲属参加2009年中考的人员不得参加录取工作。

2、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中职录取各项业务指定专人负责,将联系方式统一在省中招服务平台上公布(详见附件1),并确保联系通畅。

三、有关准备工作

1、中招服务平台的具体操作说明请登录省中招服务平台系统公告栏查看。

2、各地级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技校招生办公室必须在7月14日前,根据《省中招服务平台系统功能表》(见附件2)确定本市参加招生工作的人员及所担负的相应管理职能,在7月14日前将分工和联系方式(附件1)报省招生办中招录取管理小组(传真:020-38627943,电子邮箱:fanyzh@eeagd.edu.cn)。7月16日前,各市招生办公室使用省招办发放的市级系统管理员帐号与密码登录系统,然后自行在系统上定义市、县(市、区)各用户,并将本市各用户所对应的管理功能设入省中招服务平台,反馈用户帐号、密码给各有关人员。各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管理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招生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中招负责部门、各招生学校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

3、各地级市必须在7月16日前完成普通高中学校所有录取数据的导入,通过网址:www.ewgd.edu.cn/zkpt_ds数据上报功能,按照模板格式将数据导入省中招服务平台。

4、各地级市在7月16日前须将本市艺术和体育术科的考试成绩报省招生办备案。

5、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报经省招生办公室批准实行面试或术科考试的学校,须在7月14日前将考生面试或术科考试成绩报省招生办公室备案。

四、录取有关事项

1、各市须于7月14日前将各市的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以及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原则,以及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列表(附件3)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审批、备案,传真电话:020-38467943。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省招办置入省中招服务平台;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市置入省中招服务平台,录取期间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有调整,需报省招办备案。

2、各市要协调好各级各类学校的生源与数据管理工作,不得瞒报、截留考生数据。

3、招收五年制高职生的高等学校退档须经过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其余学校在第一阶段的退档无需审核。

4、学校预留计划的调整不需经过审核。当学校的区域计划与生源不平衡需要调整时,招生学校须同时向计划调入市和调出市提出调整申请,计划调出市与计划调入市要及时审核,超过3小时不处理,系统将自动完成计划的调出、调入。

5、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对各市招生办公室、技校招生办公室投档的考生及时办理审阅录取手续。

6、各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要加强对第二阶段招生录取工作的管理,有关人员要及时回应招生学校的派号审核要求及拟录取信息的审核、转录等要求,保障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7、各招生学校要加强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在第二阶段自行组织生源时,学校在省中招服务平台上录入在考生基本信息之外的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包括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进城务工人员等,下同)的信息,须同时录入经办人姓名,加强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市招办对学校提交的非应届初中考生信息审核后,系统即自动生成并反馈考生号。在各阶段录取结束后,省属中职学校招收的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录取新生名册报省招生办备案时,须同时交验学生的报名表、初中(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或中考成绩复印件及考生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

8、录取结束后,如有考生提出合理的转录要求,原录取学校须予以主动配合,凭考生本人及家长签字的申请在省中招服务平台上提交录后退。转录学校凭考生本人及家长签字的申请提交录取申请,地级市招生办在省中招服务平台上审核。

9、需迁转学生户口的学校,请在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后,由学校按照录取新生名册的顺序,将收回考生的录取通知书从小号到大号排列,报省招生办公室审批、盖章。

10、个别经省教育考试院书面批准采用本市中招录取系统的地级市,要采用每天一报方式在省中招服务平台上导入录取数据,导入时间不限、导入次数不限,每次导入的数据覆盖上次的录取数据。

11、关于中职学校招生的录取原则、录取工作的要求,均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教职[2009]49号)的规定执行。

12、有关录取工作的其他要求,届时请注意省中招服务平台上的通知与公告。

五、招生录取费

    1、收费标准: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按实际录取数每生30元缴交;中职考生的录取费在新生录取名册报审时,按每生50元缴交(往年余款可冲减)。

    2、外省中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凭省教育考试院开出的缴款通知书到银行缴交现金或办理汇款手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向所属市招生办公室缴交。

3、未缴纳招生录取费的不予办理审批手续。

六、新生录取通知书

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及跨市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可在省中招服务平台上打印,也可由各市或各校按粤教考[2009]15号的格式自行印制。新生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自行寄发。

 

附件:1、各地市2009年中职招生工作人员联系表

2、省中招服务平台系统功能表

3、各地市最低录取分数线上报格式

      4、2009年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业务流程图

          5、2009年省招办中招各业务小组联系表

 

 

广东省招办

二OO九年七月十日
 
 

相关附件:yzbp[2009]60.doc

相关文章
2009年广东中考出现集体状元  2009年广东高中中考录取办法
广州市2009年中招录取系统的开通时间  2009年广州市中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办法
2009年广州市九区(县级市)普通高中招生各批次录取最低  广州市2009年高中中考录取分数线
二○○九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管理细则  2009年广州市高中中考录取工作日程安排表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