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中考阅卷现场 看试卷是如何改出来的
6月29日,记者被特别允许走进中考阅卷现场,弄明白了中招考试的试卷是如何批阅出来的。
庞大的阅卷队伍
走进阅卷现场,记者的第一感觉是阅卷队伍庞大,昔日的一个个教室成了特殊的地方,一般人员不得入内,楼梯走道被严格封闭。
这仅仅是市区考生试卷的阅卷现场,有415名老师参加阅卷,从27日起他们要用短短的四天时间完成1.4万考生的7个科目的9.8万分试卷的批阅工作。
阅卷现场被封闭在一个学校教学大楼的最高一层,分成了语文阅卷组、数学阅卷组、政治阅卷组、外语阅卷组、物理阅卷组、化学阅卷组、历史阅卷组,每个阅卷组占据多个教室,甚至一学科又分成了阅卷一室和阅卷二室。
老师们像赶考一样紧张地工作着,没有人抱怨天气太热。参加阅卷的老师是从全市各学校抽调来的,改卷子之前,他们都得到特别的培训,要求一丝不苟按照阅卷的每一个细节做着标准动作。比如,喝水有喝水的规矩,任何老师不能把水洒到卷面上。
阅卷室内静悄悄一片,听到最多的是翻阅卷子的声音,偶有老师从座位上站起,与他人低语几声,很快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大家组成流水线
教室内原来的课桌被摆放成了一个个方阵,他们围桌子而坐。这是批阅试卷的流水线。老师们每人只能批阅一道试题,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一切按要求行事。在数学组,记者看到,被装订到一起的试卷,一本本放在老师的桌前,每个老师手持一本,单一地批阅自己被分配到的试题,一本批阅结束,放回原处,再换第二本,其他老师也是一样,最后形成一条流水线一样的批阅工作方式。老师们在卷面上批阅及判分标记有严格规定,用笔及颜色都有特别规定。记者发现,老师们在批阅填空题和选择题时,考生答错的用红笔划出斜线,表示不得分,正确的不做任何标记。
试卷是密封的,任何老师看不到考生姓名,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他批阅的试卷是哪个学校的,也不知道是哪个考生的。负责本次阅卷工作的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主任李玉峰拿起一份试卷向记者展示了试卷是如何密封的。记者看到,每本试卷的前面都留有长长的密封用页面,装订好的试卷的每本封面都粘贴着“密封条”字样,展开卷面,从装订线处看不到任何写在里面的考生基本信息。为了保证阅卷公正,今年我市还特别规定,在选拔阅卷老师时,执行“避嫌”制度,就是有亲属参加今年中招考试的不得成为阅卷老师。
评分这样进行
阅卷现场大多时间处于紧张、安静的气氛之中,偶然也会出现一阵兴奋地场面。这时,很可能合分老师有了新发现,一份满分试卷诞生了。当一个数学阅卷室老师们正在高兴的时候,恰巧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一行来到阅卷现场慰问阅卷老师。出现了满分试卷领导也高兴,但又十分谨慎。侯超英面对试卷,像老师一样认真地一遍一遍核查每一道试题的得分情况。当他确认没有任何错误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尽管这个时候试卷不能拆封,谁也不知道满分考生是谁。
批阅作文是比较难把握的事情,正式阅卷前,老师们共同批阅了多分试卷的批阅样卷,对照评卷标准并根据考生的写作情况,共同商议给分结果,最终他们确定了本次阅卷的基本尺度,50分作文样卷、45分作文样卷、40分作文样卷、35分作文样卷就这样产生了。正式批阅作文时,采用的是两位老师“背靠背”的批阅方式,就是对同一份作文试卷两个老师分别批阅,甲老师给出的得分,乙老师看不到,乙老师给出的得分,甲老师也看不到,最后另有老师将甲乙老师的各自评分相加然后除二,就是考生的最后得分。如果第三位老师发现甲乙老师给出的分数相差5分,试卷会交由阅卷组组长处理。
6月30日全市阅卷完成
阅卷老师阅卷时是封闭的,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是自由的。每天他们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就像上下班一样准时开始工作,按时停止工作。
目前,我市的市区试卷的阅卷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今天下午可以完成。有关人员说,随后还有核查分数等多项工作要做,所有工作结束以后,中招分数线才能揭晓,考生才能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本报记者 刘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