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所高中结束直升录取考试
考题难以复习 全靠日常积累
昨日,青岛一中、二中、九中、五十八中结束直升录取考试,各校考题出人意料,在考生、家长以及推荐考生的初中学校中引起反响。据记者观察,一方面各校不同的考查侧重点,折射出四所名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各校试题的共同点是:考题难以复习,全靠日常积累。
题例之一:"农场主厌倦了几十年的农场生活,决定卖掉农场,改变环境,寻找幸福。几天后,他在当地报纸上看到自家农场的出售广告:'一处农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牧草茂盛,房前屋后,硕果飘香……'看过后,他立即找到代售商,说:'对不起,我自己就想买下这个农场。'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这是青岛二中一道考题。迥异于近些年考试中聚焦社会热点,2009年青岛二中9道面试题清一色地关注人的自身成长,校长孙先亮认为这样更契合普通课程改革理念,关注人的发展。这种考试是不能准备的,目的就是要考出学生未加矫饰的本真。
题例之二:"小杰同学发现了一个金属块,他想知道它的重力和密度。他手中有一只量程较小的弹簧秤,当他用此弹簧秤测量此金属块的重力时,发现已超过弹簧秤的最大量程(弹簧秤完好),于是小杰设计了一个装置……"让考生推知金属块所受重力与密度。
这是五十八中的一道考题。题目涉及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定律、物体的质量与密度等初中的重点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五十八中在今年直升录取考试中增加了120分的物理、化学测试,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偏重于记忆的知识考查较少。
题例之三:试题给出两段材料:一是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分子。"二是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用于拉动内需,为国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为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雪中送炭"而不"锦上添花",中国成立24个检查组严格监管4万亿不出现权力腐败。问"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方略?在反腐倡廉斗争中,我们青少年能做到哪些?请你为反腐倡廉工作设计两则警示语"。
这是九中的考题。其考查侧重点在于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例之四:"如何更换遥控器电池?可供选择的器材:装有待换电池的遥控器一只,新电池两块,收装废电池的盒子一个……"
这是青岛一中的考题。一中今年增加了涉及数、理、化、生、劳技等学科知识的动手能力方面考查。比如,如何更换电池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识,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生活中是否有把废旧电池回收、集中处理的环保意识。
诸如学生的世界观、观察力、认知及思维能力等这些学生的内在素质成为今年直升学校考查的重点,各校均回避了以往重视的死记硬背内容。这是今年岛城四名校直升考试透露出的导向性变化。
直升录取改革始自2004年,由初中根据名额推荐,高中自主测试选拔录取后不再参加中考直接进入名校的学生,属计划内招生名额。2009年,市教育局局属高中学校推荐直升录取政策和规模保持不变,即青岛二中、五十八中各招收100人,一中、九中各招收50人。各初中学校的推荐总人数不超过本校初三年级学生总数的4.5%。 本报记者 刘 淼
《青岛日报》 2009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