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图乙 | |
 |
图甲 | |
|
温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于昨日落幕。继昨日本版刊登我市中考命题组专家有关语文、科学两科的出题思路之后,今日本版继续刊登数学、英语和社会思品三科的命题组专家出题思路,以飨读者。
英语篇>>>
贴近生活实际
注重语言运用
温州市中考英语命题组
英语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不仅关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同时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引导。试题设置做到在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信息充足,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试题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实现了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覆盖面广,话题涉及范围大,重视语境,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全卷考查了《标准》中五级要求的19个语法项目中的18个,涉及《标准》要求的24个话题中的22个学生普遍熟悉的话题,听力部分分别取材于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11个情景,谈及天气、旅游、职业、购物等15个话题,单项选择与完型填空重视语境,题干设计严谨,把语言知识的考查巧妙地融于真实的语境中,既考查了语言形式,又考查了语言意义,做到了语言准确性和得体性的统一,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如第25小题:
-Do you like You and Me?
-Yes, it ———————— very sweet. It is really a nice song.
A. tastes B. sounds C. looks D. smells
正确答案为sounds.此题提供的语境真实,信息完整,既考查了系动词的含义,又考查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关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适合不同水平的考生,体现层次性。
试卷分别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基础,强调理解和运用。试卷中分别设计考查对知识的记忆、识别、领会、理解、转换、运用、分析和重组、运用语言做事的多维度能力层次,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和区分度。如:完型填空中分别有根据字、词、句和上、下文联系等多层面上理解并选择正确答案的试题设置;阅读理解设题从细节、归纳、推断、猜词、主旨等多维度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提供了图表、中英文等不同形式的提示,表达的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使不同水平的考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分数。
三、所选文章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社会,突出英语学科的教育价值。
试卷中6个篇章设计的话题贴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巧妙地融入了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如:完型填空取材于社区业主会议的一篇发言稿,关于邻里之间或社区生活中养狗和高空抛物带来的问题和危害,要求人们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为社区美好环境、安全和谐尽职尽责。阅读A篇是一篇电影介绍,内容是关于两个孪生姐妹为让分开多年的父母重新结合,使家人重新团聚而努力的故事;B篇讲述了一个“奉献比索取更快乐”的哲理故事,给学生许多启迪,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等等。词汇运用话题关注社会热点甲型H1N1流感,倡导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引导考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四、重视考查考生的学习策略,对初中英语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学习策略是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因此在考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整份试卷的各个题型有意识渗透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考查,如:听力题中的第一节借助图片表达听到的信息;第三节中听录音记录关键信息选择正确答案;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三大题中80%以上的试题需要考生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分析、归纳才能选择正确答案;书面表达中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用英语作书面表达;卷尾提供的小词典还引导学生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帮助答题,所有这些设计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2009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试卷的设计体现了《标准》的要求,突出英语学科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理念。
数学篇>>>
重视基础强调能力
温州市中考数学命题组
数学试卷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的各项要求,结合本市实际,遵循“不超不高”的原则,即在内容上不超过《学业考试说明》所列的范围,在要求上不高于《学业考试说明》所列的考试要求,但对能力要求有所加强,开放题、探究题及创新题所占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有一定难度的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着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所涉及的知识均是《学业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重点内容。试卷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等“四基”的考查,加强思维能力考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严格控制难度
根据学生解答试题的思维长度和心理状态来调控难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学习领域组织命题,试题结合课本的主干知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从实际问题出发筛选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最基本能力。全卷有108分左右的试题考察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较难题,目的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推理等思维能力,而不是难在技能技巧和繁琐的计算上。
二、重视考查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6、8、13、15、23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收集相关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试题设计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采用文字、图形、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试题条件,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教材,突出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
试题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重要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加强了对归纳、分类、观察与推理,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如第10、16、20题体现了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特别是第16题,图形构思巧妙,解题的入口较宽,是一道考察图形观察能力、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能力的好题,多数学生都会从自身认知风格出发,获得问题的求解,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和教学导向性。第18、23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有效地考查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试卷中许多试题的取材来源于课本。
如第23题[课本七(下)P93例1及八(上)P111例3改编]:某工厂用如图甲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竖式与横式两种长方体形状的无盖纸盒,
(1)现有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340张。若要做两种纸盒共100个,设做竖式纸盒x个,
①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
②按两种纸盒的生产个数来分,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若有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a张,做成上述两种纸盒,纸板恰好用完。已知290
命题者对课本例题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命制了蕴涵“数学味”的试题,具有较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四、注重开放性、创新性,加强考查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卷以能力立意的试题明显增多。如第10题从图形中分析所给的信息,探索矩形的变化规律;第19题,要求学生根据要求作平行四边形,结论开放,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第21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y轴和x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像交于点C(1,6)、点D(3,n)。过点C作CE⊥y轴于E,过点D作DF⊥x轴于F。
(1)求m,n的值;
(2)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3)求证:△AEC≌△DFB。
该题构思新颖,在直角坐标系里证全等三角形,巧妙地渗透解析几何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
又如第24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及方程思想,作为一个压轴题,难度适宜,动静结合,梯度呈现清晰,知识呈现综合,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较好地体现区分度。特别是24题的第3问,形式新颖,要求学生通过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求出结果,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社会思品篇>>>
注重价值引导
彰显学科特色
温州市中考社会思品命题组
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以下简称社会思品)试卷,富有时代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形式多样,视角新颖;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试卷主要特点如下:
一、呈现学科特色注重能力立意
今年社会思品试卷学科特色鲜明:尽量避免考查简单记忆,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史料、地图中获取信息能力;对材料概括和综合等能力。
如第8、9题要学生解读“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三”和漫画《不负重托》蕴含的信息,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第17题借助彭德怀的诗“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从而说明彭德怀也要效法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注重文史结合;第18题以日本人今井武夫撰写的《中国事变回忆录》中的一段引文,说明卢沟桥事变绝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人预谋的,蓄意制造的,注重论从史出。第22题以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
二、聚焦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
突出时代性是今年试卷又一显著特点。今年试题中涉及到了众多国际、国内大事,如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海西经济区政策的出台、中国海军巡航亚丁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重大时政内容。聚焦社会热点设置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如第25题通过同龄人的行动——关于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调查,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把学生每天遇到的问题跃然纸上,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有话可说,使答题的过程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答题还警醒学生对流动摊贩提供的不安全食品,思想上要抵制,行动上拒绝,对于侵权行为,要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利用乡土“活水”彰显地域特色
学业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凸显地域特色,通过陈述本土化的材料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如第21题以温州具有独特地理区位,向北融入长三角向南对接海西经济区为背景材料进行巧妙设问,既考察七年级地理知识,又融合九年级知识,选材乡情浓郁,亲切自然,家乡发展机遇让学子也备受鼓舞。
四、凸显学生主体加强价值引导
试题坚持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学生身边事,形式生动鲜活,贴近学生实际,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认识、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如第24题通过同龄人“迷路的男孩”的困惑,方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帮助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感悟到做一个心理健康、负责任、遵纪守法的公民应有的行为。特别是在做完题目后,附上一句简短温馨的教师赠言,对于学生既是心灵的碰撞,又是温暖的呵护,它的正面教育导向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五、明确教学方向突出主题内涵
学业考试对教学具有导向、反馈、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今年的命题透露出以下信息:为了避免日常教学材料纷繁堆砌,形散神更散,课堂实效不高的误区,试卷材料选取围绕主题,问题设计紧扣主题,将相关的考试知识点有机串联,强调整体联系,为探索有效教学指明方向。如第22题以中国历史上海洋活动为主题,“昔日昙花、昨日徬徨、今日使命”一条发展线索串联起古代史、近代史和时政热点等考点。
开卷考试减轻了学生死记硬背等方面负担,试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但开卷考试绝不就是抄抄书,如果学生不重视平常课堂学习和积累,老师忽视对学生必要的识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中学生就难以取得好成绩。今年的很多开放题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漫无边际的答题或遗漏必要的信息都会导致失分,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严密的逻辑表达能力。
本版摄影 苏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