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启蒙特点 彰显多元价值
(化学)
化学试题紧扣九年级化学启蒙性特点,综合考虑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两考合一”的要求。全卷具有如下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检测学业水平
考查“课标”规定的化学知识,既是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需要,又是高中学校选拔的需要。试题综合考虑考试时间和题量,在强调知识覆盖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和适度“综合性”。如第10题,综合考查热效应、溶液pH、溶解度、置换反应等;第14题,将金属活动性、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主干知识融入其中。
2.紧密联系实际,体现学科价值
化学在生产与生活、能源与环境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试题密切联系实际,揭示学科应用与育人价值。如第11、12题,通过“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消息的辟谣、“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感悟“身边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重视化学实验,考查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试题重视实验考查,检测操作掌握情况与实验探究能力。如第6、15题,考查溶液配制、气体制取等实验操作及碘化钾变质原理探究的实验设计与评价、获取与处理信息的探究能力。此外,碘化钾变质原理的探究,有助于认识化学原理的客观性、体验“真实的化学”,有助于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4.凸显学科思维,评估素养水平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研究物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用微粒观点审视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试题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微观思维水平,体现化学思维“独特性”。如第8、13题,设置反应微观过程、原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等情景,检测对化学反应微观本质的理解、原子结构微观意义的认识、微粒运动规律与影响条件的把握等,考查学生“宏微结合”与“模型认识”等核心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