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8年生物化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
|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07-12-18 14:46:06 |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注:带*号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 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元素组成及氨基酸组成。 2.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3.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4. 肽的概念及几种生物活性肽。 5.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 6. 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及β-转角的结构特点。* 7. 超二级结构、结构域的概念及三级结构的特点。* 8.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的概念及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 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10.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11.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反应及颜色反应。 12. 蛋白质的变性。* 13. 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1. 核酸的组成成分。* 2.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方向及写法。* 3. DNA一级结构的概念。* 4.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碱基互补规律及DNA双螺旋的构象类型。* 5. 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 6.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7. RNA的种类及功能。* 8. tRNA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及倒L形三级结构。* 9. rRNA与核糖体。 10. mRNA、hnRNA的关系及snRNA、asRNA的作用。 11. 核酶的概念。* 12. 核酸的紫外吸收及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13.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Tm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4. 核酸的序列测定。 第三章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1. 糖类的概念及功能。* 2. 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及单糖衍生物。 3. 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的糖苷键及构型。 4. 重要的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壳多糖及葡聚糖、糖胺聚糖。 5. 糖复合物的概念、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的特点及2种糖苷键,糖蛋白的作用。* 6. 糖脂及脂多糖(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所具有的复合多糖)。*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 1. 脂类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2. 生物膜的概念及膜的化学组成。* 3. 膜蛋白的分类及其特点。* 4.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 膜的功能。* 第五章 酶 1. 酶的概念(含核酶)及酶的特点。* 2. 酶的分类及命名。 3. 酶的化学本质、辅因子(辅酶、辅基)、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物的概念。* 4. 酶活性部位与必需基团的概念、关系及酶原激活、同工酶的概念。* 5. 酶作用的专一性。 6. 酶的作用机制。* 7. 米氏方程及Km的定义及意义。* 8.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9. 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的概念。* 10. 非竞争性抑制剂和竞争性抑制剂的概念、动力学方程。* 11. 别构酶、别构效应的概念及特点。* 12. 酶活力及酶单位的概念。 13. 固定化酶、酶工程的概念。 第六章 维生素及辅酶 1.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 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3. B族维生素的活性型式及其主要的生化作用。* 4. 维生素C的化学本质及其生化作用。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特点。* 2. 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规律 3. 高能化合物的概念、ATP的作用、其它三磷酸核苷酸及肌酸磷酸与供能。* 4. 生物氧化的概念、本质、发生部位及特点。* 5. 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 6. 呼吸链的概念、两条呼吸链的主要组成成分及排列顺序。* 7. 氧化磷酸化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8. 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及ATP的生成。 9. 关于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几种学说、化学渗透学说的基本要点及ATP合成酶。* 第八章 糖代谢 1. 糖代谢的概念及多糖、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酵解的概念、部位、过程、限速酶、ATP生成及生理意义。* 3. 糖的有氧分解及ATP生成。* 酵解途径: 丙酮酸氧化脱羧:部位、总反应、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特点。* 三羧酸循环:部位、过程、特点、ATP生成、限速酶及生理意义。* 4. 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特点、总反应式及生理意义。* 5. 蔗糖和淀粉的合成。 6. 糖原合成、糖原异生作用的概念、限速酶及ATP消耗。 第九章 脂类代谢 1. 脂类的酶促水解。 2. 脂肪的分解代谢。* 甘油的氧化。 脂肪酸β-氧化、α-氧化、ω-氧化的概念。* 脂肪酸β-氧化的反应过程、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载体及能量转变。* 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链脂肪酸氧化的特点。 酮体的概念、合成原料、酮体生成和利用的部位、生理意义。* 3. 脂肪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部位和过程及与β-氧化的比较。* 脂粉合成酶的特点。 甘油三酯的合成。 4. 磷脂的代谢。 5. 胆固醇的代谢。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吸收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脱氨基作用及脱羧基作用。 3. 氨基酸的几种脱氨基的作用方式。* 4. 谷氨酸氧化脱氨作用。* 5. 转氨基作用:概念、酶及辅酶。* 6. 联合脱氨基作用:概念、过程及嘌呤核苷酸循环。* 7.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8. 氨的来源与去路。 9. 尿素合成的部位、鸟氨酸循环的基本步骤、尿素分子中2个氮原子的来源及鸟氨酸循环的意义。* 10. α–酮酸的代谢及谷氨酸彻底氧化中产生的ATP。 11. 氨基酸合成途径的6种类型。 12. 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运载体及生理意义。* 13. S-腺苷甲硫氨酸的生成。 14. 活性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多巴胺及牛磺酸)的来源。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2. 核苷酸合成的两条途径(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的概念及合成部位。 3. 从头合成中嘌呤核及嘧啶核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的基本过程。* 4.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5. 核苷酸的补救途径。 6. 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抗代谢物。 第十二章 核酸的合成 1. 复制、转录及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2. DNA复制的基本规律:起始点、复制叉、双向复制及半不连续复制。* 3. DNA复制的机制: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RNA引物的概念及合成过程。* 4. 参与复制的酶(或蛋白质):DNA聚合酶、DNA解旋酶、引物酶、单链结合蛋白、DNA连接酶各自的作用及特点。* 5.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DNA复制方面的异同。 6. 生物细胞DNA复制的基本特点。* 7. 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的作用及逆转录的基本过程。* 8. 光修复与暗修复及参与暗修复的酶。 9. 限制性内切酶、基因重组、DNA“克隆”、PCR等概念。 10. 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11. 模板链、编码链的概念。* 12.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亚基组成与作用(全酶、核心酶、σ因子)及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与作用。* 13. 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延长及终止的基本过程。* 14. 转录过程的选择性抑制(放线菌素D、吖啶、利福平、α–鹅膏蕈碱)。 15. 转录产物的加工:mRNA转录后加工(帽子结构、多聚腺苷酸、剪接)、tRNA、rRNA。* 16. RNA指导的RNA复制及无模板的RNA合成(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合成 1. 翻译的概念。* 2. 密码、遗传密码、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3. 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的组成及功能。 4. tRNA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位点,第一套和第二套密码系统。* 5. mRNA、tRNA、r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配合的关系。* 6. 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 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包括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及终止的基本过程。* 7. 肽链合成后的加工。 8.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异同。* 第十四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调节控制 1. 糖、脂及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2. 代谢的调节(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 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在答卷纸上答题。 2. 试卷题型大致比例:单项选择题40分,填空题15分,名词解释12分,判断题8分,简答题25分。 3. 试卷中各章内容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第一章10%、第二章10%、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六章10%、第五章10%、第七章8%、第八章12%、第九章10%、第十章及第十一章8%、第十二章10%、第十三章10%、第十四章2%。 4. 试卷难易比例:试题总体难度大致为中等,易、中、难分别占40%、40%、20%。 Ⅳ. 参考书目 1. 聂剑初,吴国利,张冀伸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Ⅴ. 题型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答案A、B、C、D中,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于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含78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α-螺旋长度为( ) A. 3.6nm;B. 54nm;C. 11.7nm;D. 78n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原则指导转录生成RNA的一股单链为 ,其对应的另一股链为 。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8分)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分子杂交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述生物细胞DNA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