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命题组评析2009理科综合试卷
|
|
整理自:海都资讯网 2009-6-10 7:38:44 |
生物
理解能力为考查重点 (福建省生物学科高考命题组)
2009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体现了平稳过渡。理综生物卷总分80分,由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组成。主要体现三大特点:1.试卷中理解能力的要求所占比例最大。2.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考查共有21分,占26.3%,凸显其重要地位。3.试题涉及人体体温调节、甲型H1N1流感病毒、牧草育种、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等与考生生活或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体现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各模块比例均衡
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共考查了24个考点。其中遗传、代谢、人体内环境稳态、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的内容较多。有部分跨模块的试题,适当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必考内容占87.5%,其中模块1共24分占30%,模块2共22.5分占28.1%,模块3共23.5分占29.4%;选考内容共10分占12.5%。
试题注重考查四大能力
1.理解能力。例如,选择题的第2、3、4题侧重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选择题的第5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第27题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例如,第1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的能力,题目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为素材,引导考生重视实验操作,促进考生提高动手的能力;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2题,以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为背景,要求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文字及图示中提取相关的信息,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
4.综合运用能力。第27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题目的情境设置比较复杂,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
物理
突出考查力学电学主干知识 (福建省物理学科高考命题组)
2009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突出考查物理主干知识,兼顾基础知识覆盖面。在《考试说明》所列的108个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63个考点,占58.33%,体现了较大的知识覆盖面;在31个Ⅱ级要求中考查了30个,占96.77%。试题突出对高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关注与科技社会联系
试题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如第13题,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第14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第16题,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像;第20题,射击枪击中目标靶的问题;第22题,测粒子比荷的问题;第28(1)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问题;第29(2)题,一炮艇发射炮弹的问题等。试题在考查考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如第21题,考查考生对力与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条件、功能关系和应用图像反映物理问题的基本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22题(压轴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物理模型及应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试题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如第19题通过如何测量小螺母内径及验证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等新情景下的问题,要求考生会正确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考查考生将学过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比较,并用物理语言表达观点,以及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探究能力。实验题的部分试题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第19(2)③题。
在选择题中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如第17题,考查考生对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物理能力要求较高;第19题,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探究能力和评价能力;第20、21、22题中,在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理、运算、画图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试题素材源于教材
试题凸显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如第14题,素材来自教材中的习题;第22题(压轴题)有具体的模型。这些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这对高中物理教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正确引导高中物理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设置3—3和3—5两个模块选考内容,立足基础性,如第28(1)、(2)题和第29(1)、(2)题。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有等价的难度。此外,试卷淡化繁杂的数学运算,整卷文字运算与数字运算的比例适当,充分发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
不同选考题难度相当 (福建省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组)
2009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试题不超纲、无偏题和怪题,试卷难度值调控在0.60~0.65之间。通过设置选考题,关注考生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并注意选考模块试题间的难度匹配,以体现公平性。同时,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的联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设置合适的情景,检测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设置选考试题是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特点,以关注不同考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第30、31题两道选考题设计了彼此相当的难度值,均以各模块主干知识为考点,考查方向相似、难度基本相当。
选取主干知识 作为考查重点
选择题突出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等;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实验基础等内容。在全面考查化学学科基础的同时,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离与水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等主干、核心知识内容作为考查的重点。此外,试卷还充分关注对新增内容如平衡常数、盖斯定律和沉淀溶解平衡等方面的考查,例如第10题、23题、24题。
命题注重综合性
试题凸显学科内综合的特点。如第10题,以碳酸钠水解平衡为情境,综合考查化学平衡原理、溶液的pH、离子浓度、平衡常数等知识;又如第11题,将化学平衡与原电池相融合,通过电流计读数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通过离子浓度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分析电极反应;再如第24题,以铝土矿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为素材,综合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化学用语、常见离子的检验及沉淀溶解平衡等主干知识。
试题重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多元能力与化学实验素养的考查。例如:第12、25题考查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第7、24、31题考查了物质转化观,第24题考查了绿色化学思想,第6题考查了分类比较的方法等。试题通过设置装置图、表格、流程等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第12题通过呈现有关物质的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分 析、归纳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第25题主要以测定镀锌薄铁片锌的质量分数和镀层厚度为情境,综合考查实验装置的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方案的评价等内容,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对多维能力的要求。
保持平稳适度创新
试题虽然有不少传统题型,但都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赋予新意。例如,第11、12题,立意新、落点低,其中第12题,考生只要有变量控制的意识,从反应速率的定义出发,就能顺利作答。再如,第24题,内容源于教材、立意高于教材;第25题提供了4个简单仪器装置,考查了两个实验,其中“实验二”扩展为3个实验方案,考查学生关于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组合式、立体化的试题。
此外,有关化学计算因素的试题都引入了简化的数值,多处设问只要求采用表达式作答,避免了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繁杂的数值运算。例如,第12题、第23题、第25题等。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