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招生不足何去何从
|
|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楚天都市报 2007-9-24 9:06:22 |
核心提示
眼下,武汉高校各独立学院2007级新生陆续入学。尽管今年“三本”学生也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了,仍有不少新生放弃入学。
以中南民大工商学院为例,今年招生计划为2640人。鉴于往年的经验,为避免部分新生不来报到而浪费招生计划,该校共寄发了2800多份录取通知书,但仍有近300人没来注册入学。
一些独立学院已明确表示,因部分“三本”新生放弃入学,他们将参加本月23日的全省统一“补录”,用空缺出来的本科招生计划,调剂去招收高职高专学生。
他们为何“舍本逐专”
武汉蔡甸区考生陈贝前两天欣然到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报到入学了。他今年高考得了489分,被该院航海技术专业录取。
以陈贝的分数,读“三本”独立学院不成问题,但陈贝告诉记者,他此前压根就没填报独立学院的志愿。
对于舍弃读本科的机会,而选择读高职高专院校,陈贝解释说,上独立学院不仅学费要高出许多,关键是毕业后难找到工作,不如读个好的高职专业,就业有保障。
据了解,陈贝去年高考也考了480多分,达到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但他当时选择了放弃。
今年,持陈贝这种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其中不少还有比男生更“爱面子”的女生。武汉硚口区女生罗祖熙今年文科考了438分,也主动放弃了上独立学院的机会,而选择某职业技术学院海上酒店管理专业。
几年前,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本科是白领,高职是蓝领。罗祖熙说,读高职高专学一门技能,比听起来“体面”的本科文凭更实在一些,毕竟读书的目的是找份好工作。
据了解,今年我省报考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志愿)的考生中,分数超过“三本”批次线的有346人,占该校在鄂招生计划的34%,其中最高分为523分,达到二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该院招生办主任王汉英介绍,2006年以前,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也不景气,但随着高职高专技工人才需求转旺,考生的观念变得务实了。
一再征志愿,独立学院招生有点冷
在我省32所“三本”院校中,有31所独立学院,今年普遍遭遇招生“寒流”。
8月2日晚,省招办发布的第三批本科征集志愿公布显示,在鄂有招生计划的三本院校,超过半数(约为52%)的院校需要征集志愿,共需征集2072人,占全国所有三本院校在鄂征集志愿总数的63%。
武大珞珈学院今年在鄂本科招生计划只有439人,其中300个招生计划靠征集志愿来完成,占招生计划的68%。
华农楚天学院征集志愿的比率更高。该校485个招生计划第一次录取率只有18%,另外400个招生计划需通过征集志愿来填补。
更为罕见的是,部分独立学院至8月5日晚6时征集志愿截止时,仍未能征集满员,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志愿征集,全省“三本”录取截止时间被迫延期。
省招办有关人士称,同一批次招生连续两次征集志愿,在我省本科招生高校招生史上还是首次。
统计显示,在我省本科院校招生中,今年第一志愿录取率最低的是“三本”院校,征集志愿比率达11%。而一本、二本(一)、二本(二)批次的征集志愿分别为1%、4%和7%。
独立学院软肋之一
学费有点高,就业有点难
记者从部分独立学院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惠及到独立学院,各独立学院的新生报到率有所上升,但仍有不少新生因高额的学费而放弃入学。 一位考生给记者算了笔账,上独立学院一年学费1.3万元,加上生活费和各种杂费,4年下来约需8万元,这笔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吃得消的,而读高职高专,一年的学费才5000多元,且可以早一年出来工作。
另一位考生对记者说,现在一本、二本毕业生就业都比较难,三本文凭的就业竞争力更差,不如读个高职,将来就业相对容易一些。
9月7日,武大东湖分校校长李资远也坦承,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不太认可。
在一些大型招聘会和公务员招考中,用人单位或明或暗地拒绝“三本”毕业生。武昌某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刘说,他赶了十几场招聘会,刚开始与招聘人员谈得很好,但每当他说出自己是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时,对方的脸色马上变了,立即以“招聘名额已满”为托辞,婉拒他投简历。
华中科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应强认为,本科文凭相对于大专文凭来说,也算是优势资源,但一本、二本毕业生就业就比较难,相比之下,“三本”文凭缺乏竞争力,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将出路寄托在将来考研上,独立学院也往往将毕业生考研成功率,作为招生宣传、吸引考生报考的“卖点”。
8月25日,记者到华科大文华学院采访时,该校图书馆3间考研教室内座无虚席。图书馆保洁员黄师傅告诉记者,暑假一开始,这里从未空过,每天有近80人,都是为考研备考的。
独立学院软肋之二
师资整体不强,培养尚须时日
据了解,我国台湾也有不少私立大学,但办学质量不亚于公立大学。张应强说,校舍、教学楼等硬件建设比较容易,但师资等软件建设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缺乏强大的自有师资队伍,是我国独立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依托优质高等教学资源兴办起来的独立学院,在师资上过于依赖于从主办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
据了解,目前我省许多独立学院自有教师约占1/3,且以教学经验不甚丰富的年轻教师为主;1/3来自主办高校的兼职代课教师,另外1/3则是聘请社会从业人员代课。
圈一块地,建一所大学容易,但培养一个教师队伍却非一日之功。张应强认为,独立学院的投资方,舍不得在自有师资队伍建设上花大的投入,对一些聘请来的代课教师按授课课时付酬的“计件工”,很难让这些教师花精力认真备课和教学。
张应强建议,国家应出台一些政策扶持独立学院发展,如公立高校教授退休后,可以转而去独立学院“发挥余热”,这样可解决独立学院的师资问题。 独立学院会不会洗牌?
我省的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块试验田,满足更多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前几年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省已达31家,占全国独立学院总量的1/10。
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2012年以后,我国高校生源将出现下降趋势,独立学院招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南民大工商学院副院长邹继康认为,随着生源竞争加剧,必将有一批独立学院被淘汰。
对此观点,华科大高教研究所所长张应强教授表示赞同。他说,我省独立学院两极化趋势明显,一部分办学实力较强、知名度高的独立学院生源越来越好,另一部分独立学院招生越来越困难,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张应强认为,现行的招生政策,对那些办学实力不济的独立学院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政策保护”,通过反复征集志愿补录,总可以招到一批学生;假如不是给每所独立学院下达招生计划,而只给“三本”院校下达一个总的招生计划,由各学院竞争招生,较差的独立学院会消亡得更快。
张应强认为,独立学院将来的发展趋势有三种:一是部分办得好的学院与主办高校脱钩,二是部分假独立的“校中校”与母体合并,三是部分生源严重不足的独立学院关停或被其他独立学院兼并。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07-9-21] [作者:记者 邹汉青 实习生 黄策舆]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