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考生全面素质 探索选拔创新人才
河海大学在2008年保送生、自主招生选拔测试中,比往年增加了一组创新内容,并由校科技处、科协和创新实验室精心设计了富有挑战性、伸缩性、趣味性的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测试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考生陈述自己在创新、发明上取得的成绩或有哪些创新的设想及基本原理;其次是动手做一个实验,即将一张A4纸悬空架起来,怎么折才能承受最多数量的一元硬币;第三是抽出一组图片中的一张,面对这张图片说说自己联想到了什么。
国家在部分高校实行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宗旨,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高校多元化选拔与多样化录取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新机制。分管学生教育和招生就业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郑大俊教授说,经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一方面就业市场人满为患,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依然感到人才难觅,产生这个反差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应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其症结主要还是以中考、高考为代表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为了切实能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给有发明、创新特长但学习成绩可能不十分突出的考生以更多的机会,学校决定在保送生和自主招生选拔测试中增加创新方面的内容。
为了保证创新测试能在公平的基础上考查考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校制定的命题原则是:测试内容以众所熟悉的平常事物为主,不偏向数、理、化等学科,适合所有考生,如给考生抽的图片有人体彩绘的手部、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脚、一包香烟、蜡烛和电灯泡、孙悟空和登月火箭等;测试方法以考生动手和述说为主,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可反问老师;评价指标紧扣“创新”,只有得分点没有失分点,没有标准答案,如能把老师“问倒”则为最高分。测试的过程和结果达到了以上目的。
在8分钟的动手实验中,考生们奇思妙想,有的把纸折成了扇子形状,有的则折成矩形,还有的索性把纸卷成了纸筒,也有少数考生则因为想得太复杂反而折得不合理。老师在评判时告诉大家,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只要把它折成像小时候折的扇子那样正反来回折就可以了,但要掌握好每一折的宽度,它关系到强度和平稳性,太宽则不稳,太窄则不强,一般可放三、四十枚硬币。有一位考生在正反来回折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小改进,竟然成功垒上了48枚硬币,大大出乎老师预料,连称“没想到!”
在看图片谈联想环节中,一位考生抽出了一张人体彩绘的手部图,彩绘画的是一只豹子的头部,他说想到人的手真灵巧,不只是劳动的工具;还想到眼见不一定为实,去伪存真才是实,军人的迷彩服可能就是受到动物的启发。最后老师问他还可以在手上做什么作品时,他说还可以在左右手上各画个男人和女人张大嘴吵架的头像。他的联想与回答令老师十分满意,评价说很有创意。另一位考生抽的是一包香烟的特写图片,略作思索后他说想到了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从香烟盒上的“黄果树”品牌想到了一年的烟钱足够到黄果树大瀑布去旅游一次,还想到也是特别“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大家明知“吸烟有害健康”却烟民越来越多。他的陈述也让老师不住地微笑点头。
参加创新测试的老师认为创新测试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尝试,考生在各个环节中的得分趋向高度一致,从中发现了一批动脑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人才,进入大学后加以正确引导一定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创新测试也得到考生及家长的好评和欢迎。考生普遍反映,这种考试内容和方法从没遇到过,但并很紧张,因为题目不偏不怪,多为生活现象,且主要是自己述说,老师的少量提问也不刁钻,总能说出不少东西。家长反映,这种看似简单的测试内容与方式却非常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体现了大学的水平,坚持下去并加以推广应该会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