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作文 > 文章正文
 
一篇让语文老师蒙羞的高考满分作文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佛山一中语文科组 2006-2-13 17:10:08
作者:石壑等
佛山一中语文科组 石壑 卢琳 林娉
 

这两天,看了被各报刊竞相登载的几篇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感慨良多,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特别是一篇名为《芬香永存》的文章,竟也被评为满分作文,我们感到十分震惊。

为了说明问题,先把该文全文引述如下:

芬香永存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简评】
这一封发往天堂的信能在40多万高考作文卷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两个特点: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听到了作者的心碎裂的声音,也看到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作者撷取三个小材料勾勒成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文贵情真,这篇作文为此提供了一个范例。(点评教师王小应)

首先,我们也承认,该文确实有它的长处,比如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等,但这是一般的作文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作为一篇满分作文,我们认为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相比之下,它的不足更加明显。评卷者认为“文贵情真,这篇作文为此提供了一个范例”,而我们却认为本文就恰恰失在一个“假”字上。

第一,形式上僵硬生涩,处处着斧凿之痕。

开头一段排比句,看上去似乎深情款款,细一推敲,发现它与下文的关系并不紧密,却又并非领起全文的题记;其次,抒情意味很浓厚的开头,恰与下文“朴实的语言”形成了不小的落差,仿佛开完头后文气便断了,再找不到更好的或能与之相称的词句了,只好另起炉灶。因此开头开得生硬,刚好符合华南师大文学院柯汉琳教授描述的一种错误倾向:“滥用华丽词藻构成排比句,把单一当成形式美,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而在学生作文中,这样的开头是极其常见的,为什么呢?因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里有一条——语言须有文采,而使用修辞是增加语言文采的一种手段,比喻、排比、比拟等是学生比较容易把握的修辞手法,排比更是最见气势的一种。而一篇作文的开头又是整篇文章的脸,能给阅卷者一个重要的第一印象,所以一到写考场作文时,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用上排比再说,至于合不合适就不在考虑范围里了。

从第二段开始一直到第四段,作者机械地重复同一种格式,开头分别是“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为了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结尾分别是“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这种格式若在议论文中,运用得好的话,确能使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议论气势一以贯之。但在以抒情怀念为主题的散文里,这种结构只能起到束缚情感挥洒的作用。正文中一连三个“妈,你走后我……”的排列,不仅不是情感的步步深入或升华,反而因其琐碎无序让人觉得是因无话可说不得已之下拉些场面来充字数。

我们姑且把这种技巧叫“放风筝”:风筝要放好,须时不时扯一扯线;文章要不跑题,须时不时提及那个话题。说白了,这种方法是“穿靴戴帽”的另一种形式,对于那些对话题把握不准、容易跑题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如何在“溜”了之后再快速“跑”回来的好方法,但在这里竟作为一种范例,出现在满分作文里!而作者生怕读者不知道自己是在“纪念”似的,“纪念”一词在全文中共出现了九次,真够点题和照应的!

从形式上看,该文是一篇典型的考试八股文,现在竟然堂而皇之的入于满分作文之列,不是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吗?

再者,评卷者说本文能“脱颖而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朴实的语言”,除去开头一段外,本文的语言确实是够“朴实”的,不必说没有华丽的辞藻、令人眼花缭乱的修辞,就是新鲜一点的词汇和句式都没有。但“朴实”绝不能“无味”,若只有“朴实”而没有“余味”,这“朴实”与“寒碜”又有何区别呢?当我们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十八座,有的是”这样朴实而美妙的文字时,《芬》文的语言还能用“朴实”来形容吗?

第二,内容的虚假苍白,情感如无根之萍。

首先,“九大娘”“二狗娃”“假小子”的称呼让人猛地一愣:“这是广东人吗?这不是北方的方言和命名习惯吗?”不过若是东南飞的孔雀的后代,原本就是北方人,这也在情理之中,姑且不去论它。但这几个称呼的“乡土气息”实在太浓,而文章除此之外只在下文提一个无关紧要的“村里”,其余就再没丝毫蛛丝马迹泄露出“乡土”的淳朴,让人不由得去质疑:这“九大娘”“二狗娃”什么的,真的是作者朝夕相处的邻居吗?作者生活的背景环境相当虚化,说是农村,又完全没有农村生活的形影;说是城镇,偏又来个“村里”!这些虽是小节,但细节的可疑会导致整体的可疑。

其次,文章对母亲的怀念是那么的苍白肤浅,缺乏具体可感的形象力度。文末作者说:“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但“唠叨的母亲”“关心妹妹的母亲”“留长发的母亲”,这三个侧面形象都相当笼统而抽象,“妈妈您对我的好”只得一句空话,没有实实在在的场景的支撑。我们寻寻觅觅却难以在字里行间找出一位有血有肉的、形象丰满的母亲的神貌,更难以想像一个失去了挚爱着的母亲又怀着巨大的伤痛不断在心里怀念着她的女孩,脑子里不能出现些母女之间那种生动具体的、细腻感人的细节,而只能用“你走后,我”怎么样来叙述自己的“成长”;而这种“会收拾屋子”“会关心妹妹”“留长发”的“成长”又是多么地幼稚与空洞,与丧母的巨大伤痛是如此的难以匹敌!如果一个母亲的死只换来了已经十八岁的女儿的这么一点“成长”的话,那么这“成长”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太不值得了!不知道评卷者的“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是从何谈起!这些年来为博取高分,高考作文里不知道出现了多少虚假的“破碎家庭”“失怙儿女”!我们不敢下断语说本文作者的经历一定是假的,但其情感的肤浅让我们质疑文章的真实性。

退一步来说,文章里的场景与情感都是真实的,也还远未能达到“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的地步吧?仅仅只凭一句“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无所适从”之后立马就“开始独立”了),我们读不出作者深切的悲伤,读不出彷徨无助,读不出失落,读不出追忆,读不出沉思,读不出顿悟,读不出责任,读不出姐妹之间失去母亲后更为亲密的相依相伴!真不知道那“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被王小应老师(应该是个老师吧)读出来的。简评中说阅卷者听到了“作者的心碎裂的声音”,我们却只听到自己的心碎裂的声音,为的是四十几万份试卷中只能选出这样的满分作文!王老师说该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我们这些老师读后哈哈大笑,笑后不禁迷惘:我们是不是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铁石心肠?

读了此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哀。高考是指挥棒,全社会所有的眼睛都热切地盯着,满分作文尤其备受关注,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映了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地区文教水平高低的标志。这些年,我们确实见过几篇很不错的满分作文,比如《赤兔之死》《昭君出塞》,比如《关于诚信的思考》《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等,这些作者因为一篇文章而小有名气,社会也为我们的中学生有如此素质而感到振奋。所以,从某个角度说,满分作文不只是一个分数的问题,它的社会意义也不可小视。如果将《芬香永存》这种形式机械内容苍白的作文打成满分作文,不是对今后学生的误导吗?有识之士看到这样的满分作文,不是会严重怀疑我们的学生、老师以及阅卷者的能力吗?

但是,作为第一线的老师,我们不太相信四十多万份试卷里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文章。当然,也有可能有人说:“矮子里面拔高子。或许别的文章真的是还不如它呢!”若这样的文章确实是代表了全省四十五万考生作文的最高水平的话,那就是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们无比的耻辱!我们都将为教出的学生只写得出象《芬》这样的“满分文章”而蒙羞!

[反思]

1、现在的很多学生,只能、只会写这样的八股文,这到底是谁的错?

2、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的心灵,解除强加于他们身上的种种束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笔杆倾诉,而不是动辄堕入一个模式化的框架中,只会说空话、大话、套话?

3、在阅卷者水平参差不齐、某些阅卷者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的现状下,高考作文评卷是否真能重内容不重形式,是否真能解放思想,给考生以充分发挥写作才能、充分表现自我独特个性的自由天地?

4、怎样才能在高考改卷过程中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前途,尊重阅卷者自己的良心和职业道德,并提高阅卷者的专业素养?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8-2009学年度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