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考生身上发生,所以对提前批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讲,对待提前批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考生一定要端正态度,要除去那些试试看的心理,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志愿;二是要掌握要领,懂得每一批次志愿的含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去明确选择;三是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对待提前批志愿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高分段的考生,尤其是那些有北大、清华情结的考生,最好就不要去冒险填报提前批志愿,否则就会被提前批志愿截走,造成自己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的结局;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则应该要考虑填报提前批志愿,而且还要适当填得高一些冲刺一下,即使放空,也还有一批本科和二批本科接应。
[操盘要点]结合高校的录取实际可以说,不同的批次是针对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的考生实力情况而设计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要知己知彼,吃透有关政策规定。有时,同样是提前批,同样的开端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提前批给有些考生带来了惊喜,也给有些考生带来了种瓜得豆的结局。结果之所以这样悬殊,关键还是在于对招生录取政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上出现了差异。
四、利用“大小年”工具避开高峰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要参照前几年,特别是上一年某高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上一年某高校录取分数特别高,当年的考生就会因为担心报考该校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下一年的考生看到该校上一年报考人数少录取分数降低,于是就纷纷报考该校导致考生人数增加,因此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又自然会升上来。这就形成一所高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一年高,一年低的“大小年”现象。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正确把握“大小年”问题,全面分析某校三到五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
[举“案”说“法”]
案例1:兵法与“大小年”的完美结合
成都理科考生胜利,高考成绩601分,录取结果:电子科技大学。
当胜利拿到601分的高考成绩,他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真是百味俱有。高考结束后,根据考试的发挥情况,胜利和他的父母都寻思着,能考个二本院校就算谢天谢地了,没想到不仅上了重点分数线,而且还超了三分。高兴之余,如何填报志愿却让他们一家犯了难。雄心在胸的胜利,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决定:他要冲刺位于成都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消息一宣布,他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都以为胜利简直疯了。他的班主任告诫他:你这个决定很冒险的,因为在四川,上了一本线可并不等于可以上电子科技大学,况且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情况看,该校连续三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过一本分数线一二十分,……听到这些胜利动摇了。他翻来覆去思考权衡,回头重新分析自己志愿的可行性:不错,电子科技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高过一本线许多,但自2002年到2004年分别是:558分、496分、561分,录取分数线出现了“高、低、高”起伏变化的“大小年”现象,依据分析2005 年该校应当是小年。同时,2005年是四川省首次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由于一些考生受怕志愿扎堆的心理的影响,很可能会避开该校,从而造成电子科技大学某一分数段出现断档现象,因为志愿扎堆和志愿断档,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两大不足。再者,即使冲刺电子科技大学失利,还有二本在等待着,而且这本来就是自己的定位。想到这些他便大胆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发,结果他也成功了。
点评: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种博弈,在拼分数的时候,也在拼对当年本省录取现状、对自己心仪学校情况的掌握,也拼知识、拼胆识、拼心理承受能力,但这不是强拼硬拼而是智取,本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2:巧用“大小年”,外省上重点。
湖南理科考生冬冬,高考成绩为546分,录取结果: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
2005年湖南理科一本控制线为544分,冬冬面对仅高出一本分数线2分的成绩,不知道自己的志愿究竟该怎样填才对。在省内能引起他报考欲望的就只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那么几所,而这些在全国都有名气的著名大学,一定是省内许多高分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肯定很火爆,就凭自己的这点分,要去参与竞争那简直是等于到虎口拔牙,风险太大。想来想去冬冬决定到外省的高校去一试身手,但他也不想跑得太远,就想到毗邻的湖北选择自己的学校。一来湖北是我国中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二来湖南、湖北气候生活环境差不多,三来回家也挺方便。他先向一位2004年考上武汉大学的师姐求教,问问看报这所著名大学如何?当师姐听了他的分数后,摇摇头说:希望不大,因为去年她以高出一本线60分左右的成绩,才好不容易挤进武汉大学的门,并且特别强调说,据她掌握的录取情况,该校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过湖南一本线60分左右,可谓居高不下。可冬冬没有听信她的话,通过查阅录取资料他发现,武汉大学理科类录取分数线,自2002至2004年在湖南呈现出“高、低、高”的“大小年”起伏变化情况,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武汉大学在湖南的录取应当是“小年”。分析到这里他决定就报武汉大学。为了稳妥起见,他避开了该校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了相对较冷的测绘工程专业,而这个专业仍是武汉大学的重点专业。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如愿进入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
点评:仅以高出一本线两分的成绩,就迈进全国有名的武汉大学,不得不佩服冬冬的勇气和正确驾驭录取形势的能力,如果将“大小年”用好了,的确可以获得意外收获,冬冬的志愿填报经历,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吗?
案例3:忽视“大小年”,高分低走
2006年陕西省理科考生王燕,估分620分,实际考分627分,录取结果:华北电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王燕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非常喜欢工科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其理想的追求目标。高考结束后,估了620分的王燕,将升学目标锁定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在一本的二志愿填上了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石老师为王燕分析道:综观北航近几年的录取情况,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的理工科的录取平均分均较高,分别高出一本线的幅度是:107分、91分、97分。但是2005年北航的录取平均分下跌较大,唯独这一年在第一志愿居然没有完成任务,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三者之比为130:87:130。2005年,王燕所在的中学还有一位考生被调剂到了该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而且2005年北航的录取平均分高出一本线的幅度为32分。根据判断,由于前几年录取分太高,于是令许多考生望而却步,最终出现这种局面。而王燕的分数也就和2005年相比,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根据“大小年”规律判断,2006年录取分将大幅度上扬,因此以王燕之成绩填报北航将会面临严重后果,但是王燕执意要报考,可2006年该大学的调档线就达650分(2006年陕西一本线为545分)。结果落选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了。由于该考生分数较高,一本二志愿华北电力大学将其录走,但前两个热门专业电气工程、电力设备及自动化放空,最终录取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点评:不知利用“大小年”,升学目标难如愿。
案例4:忽视“大小年”,二本落选
张丽是2005年陕西理科考生,复读两年,考后估分填报高考志愿,当年一心想考走,估分510左右,估计应该在二本线上徘徊。录取结果:二批本科落选,后再报三本志愿。
作为已经复读两年的考生,无论是家长和她自己,心里都非常焦急,想在当年考走。因为已经复读两年,所以已经无潜力可挖,考后自我感觉一般,估计达省控二本线尚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还想上本科。针对她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决定采取以下志愿填报思路:张丽的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一些外省的二本院校,2004年在陕西省不仅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极少,也就是说这些院校的录取任务,绝大多数均在第二志愿以后完成,而且更主要的是在2004年有不少这样的院校,在陕西省最低二本省控制线以上,也未完成招生任务实施了降分录取。经过认真思考和衡量,班主任老师决定将宜春学院和宜宾学院填入了她的二本志愿。宜春学院处在江西宜春市,刚刚召开过全国农民运动会,应该说这里的环境还是不错的,而宜宾学院位于四川宜宾市,是中国名酒“五粮液”的故乡。没过多久高考有关信息发布:张丽考分是515分,2005年的理科省控线为518分,张丽以3 分之差未能达二本线。接下来的事却让班主任怎么也想不到,由于很多考生担心2006年英语科要变教材,想在2005年当年考走,所以很多处在二本线以上中等分数的考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