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会“多考试少知识”
来源:南方周末 2005-8-1 14:27:28 【字体:小 大】

 近几年,各地林林种种的职业考试层出不穷,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舞厅歌手要考乐理才能“持证上岗”、公务员要考“创造性思维”才能照章办事、财务会计要考“二进制”计算机语言才能核算企业的盈亏。

  铺天盖地的考试现象,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人崇拜考试制度,总觉得无“考”不成才;二是用人单位缺乏真正的人力竞争机制,只好论“考”排辈;三是主考当局巧立名目,以“考”牟利。

  在计划经济年代,产品老式单调、脱离实际,虽然当中的确凝聚了不少资源和汗水,但仍然是废物。对劳动力来说,道理是一样的。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辛苦教育和锻炼出来的很多“才能”,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精神垃圾就算通过了考试,也依然是垃圾。

  况且,即使有用的知识,也未必人人都要掌握。邓丽君和“硬甲虫”乐队就都不识五线谱,公务员无须懂得“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而会计人员答不出“计算机的心脏是什么”又有什么相干?我们都讨厌商品搭配,但是,对培养人力资源过程中的搭配现象,我们又有多少觉察呢?

  计划经济的幽灵,并非一夜之间就可以摆脱。市场机制越不健全的地方,这类考试就越受重视:很多企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寻觅和任用贤能的内在动力,往往乐于简单照套什么“职称考试”的规定来指导利益分配;另外,某些主管部门,每每打着“规范化管理”的旗号,巧立名目,插手行业的自主经营,靠主办“考试”和颁发“上岗证”来牟利。

  为了迎合这类跨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职业考试,人们被迫在一些对本职工作无用的东西上下功夫。这类考试举办得越多,人们主动去汲取知识的精力、机会和动力就越少。

  要减少这类不必要的考试,关键在于加速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促使企业所有者真心关注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采用更灵活和务实的标准来选拔人才,同时还要限制行业管理部门以“考”牟利的权力,将人才的评判权和任用权还给企业、还给消费者。只有按照市场规律来利用人力资源,“不拘一格选人才”才会成为社会的惯例。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