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过去以学校为中心办职教的格局,或把企业引入学校,或把学校引入企业,让学生在生产车间完成学业并上岗工作。石家庄市在一职专、旅游学校等1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受益。
这是记者近日在多所中职学校采访中感受到的。
走进获铜路龙泉花园附近的市万博中等专业学校二校区,前厂后校的特殊布局吸引了记者。为促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该校将二校区办在石家庄食草堂文化饰品有限公司里,实行产教一体化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即学校美术设计应用专业160多名学生分四个班,前两个班,每月前两个星期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后两个星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两个班正好相反。顶岗实习的班级晚上继续上文化课或专业课,并且根据企业要求,加大实际操作技能课比重,保证每学年960课时的学习时间。“让师傅带学生,请企业技师授课,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老师从车间产品生产过程中寻求教学课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这种办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三年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该校负责人说。
正在工作的车间主管孟霞忙里偷闲告诉记者,我们企业生产手工皮艺制品,学生顶岗实习,平均2至3名学生就有一名师傅,大家学习热情高,接受知识快,进步非常大,工作也很有创造性。期间,按考评结果得到相应报酬,也能解决学生一些困难。这些人毕业后在企业直接上岗,最起码有5年左右稳定的工作时间。工人技能强,队伍稳定,这是企业所希望的。正在生产现场为皮包钉黑马扣的胡小红是一名孤儿。她说,在这里半工半读,不仅学到许多实用知识,有了技能,还可以挣钱冲抵学费,解决家里的困难,就业也不发愁了。
招工难,留人难,多年来是许多纺织企业犯难的事。而冀中纺织中专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建设与纺织企业接轨的实训室,仅购买一台先进的剑杆织机就要投入几十万美元。该校采用“产教一体化”和“校企交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半工半读模式,先后与河北冀华纺织有限公司、新大东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进行联合办学。记者在河北冀华纺织有限公司与准备上中班的郜晓丽同学攀谈后得知,她在制造车间布机挡车工岗位顶岗实习,干了一个多月就能独立顶岗工作,现在每月能拿到不少于500元的报酬。她说,学校规定第一学期在校学习理论课和部分专业课,然后分到合作企业带薪边工作、边学习,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等环节培养完成学业。一旁插话的范洁分配在准备车间穿筘工岗位,她聪明好学,一个月后独立顶岗工作,并能达到每小时穿1100根纱线水平,成为许多同学学习的榜样。(记者顾晓萍实习生 甘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