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吴晶)“安全自护伴我行,高高兴兴迎奥运”,北京青年湖小学的女孩子一边跳着皮筋,一边唱着她们自编的安全童谣。
3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北京10所中小学学生在北京青年湖小学联合举行主题活动。
教育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9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
教学楼6层的小礼堂内,学生代表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表达了孩子们主动开展接受安全教育、开展自救自护的决心。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希望中小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开展自救逃生演练,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机智勇敢地处置危险,做到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楼外的操场上,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的学生们分成两队,正在参加安全教育的互动游戏。红蓝两队学生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棋盘边,双方通过掷色子,在棋盘上竞赛谁可以最先到达终点。“与陌生网友单独约会,被欺骗,退四步”,“在楼梯上系鞋带,被踩伤,停一轮”,“火灾中使用爬,捂(口鼻)滚,进三步”……这些步骤使孩子们在轻松的玩乐中便掌握了安全自救知识。
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李震老师说,中国孩子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同龄人相比,安全意识差,遇到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也不强,现在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和教学手段的丰富,中国孩子的安全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该校五年级学生何欢因为走到“尝试毒品退至起点”这一步而感到懊恼。她说:“通过玩这样的游戏,我记住了毒品是不好的,以前并不是很清楚。”
每一间教室内,学生们都围绕校园安全自己设计、描画了主题鲜明的板报。每个孩子翻开在课桌上放置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指导手册》,都可以给家长和老师讲一段安全常识。
自1996年起,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教育部网站26日首次公布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报告,指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中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公安部和教育部分别出台了八条措施和六条措施,确立了以预防为重心的中小学生安全工作。今年初实施的《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
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要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努力为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据统计,2006年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发生在校外,有72%左右发生在农村,农村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数和受伤数都明显地高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