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保护,也正遭遇着从未有过的伤害。”日前,在团中央少年部等单位举办的“少年儿童安全教育论坛”上,“知心姐姐”卢勤对中小学生遭遇到越来越多的食品、交通以及语言暴力的伤害表示担心。
教育部日前首次发布的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2006年发生的各类学生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而45%的事故则是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
今年3月14日,云南省一名中学生将手榴弹带到教室里玩,结果让同学不小心把拉环拉开,看到手榴弹冒烟,一名男生竟然用手去捂火花,周围的孩子们也全被吓呆,手榴弹在教室内爆炸,造成两人重伤、8人轻伤的后果。
为什么孩子们遇到突发意外总是不知所措?为什么他们连一些很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会缺失呢?
2006年年初,11岁的陈韵正随父母到美国。在学校里,她参加了很多针对火灾、龙卷风、地震、危房等不同情形的逃生演习。她说:“我在国内上小学时,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逃生演习,老师强调比较多的是上学、放学过马路要多加小心。”
作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平安大使”,卢勤强调:“任何教育,只有离开了还能想起来,这才叫教育。今天我们搞了那么多实践,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孩子是否真的记住了?离开了我们,今后这些东西是否能变成他人生的习惯和素质呢?”卢勤希望安全教育工作者多在心里打几个问号。(记者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