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拥挤的人才招聘会。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 刘羊旸)记者30日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劳动保障部将对登记失业毕业生开展“一对一”服务。
劳动保障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通知称,各地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以登记失业、求职困难的毕业生为重点,开展“一对一”的服务。
一要摸清人员底数。对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专门台账,确定专人联系,并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跟踪了解情况。
二要强化就业服务。对每个登记失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岗位需求信息。
三要落实扶持政策。对申请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就业见习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要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
四要开展重点帮扶。对失业时间较长或符合助学贷款条件、家庭生活困难的毕业生,要重点援助,帮助其尽快就业。对离校后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中未就业毕业生逐户逐人地上门帮扶,优先安排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力争使返回原籍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到年底能够有半数以上实现就业,一年内绝大部分实现就业。
通知说,要积极举办适合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并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免收门票。对以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精心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5月举行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要将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服务对象;9月举行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要以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重点,集中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劳动维权。
谁在为大学生就业传导压力?
红网: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失去新意的话题,在各种凸显就业压力大的新闻不断翻新下,总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大学生当洗脚妹、争相应聘搓澡工等新闻,让大学生形象灰色化有增无减。目前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的回应却很令人深思:不上大学压力更大。那么,是整体就业环境的问题,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实力堪忧?这个问题好像一直都被人忽视了。(4月26日新华网)
该新闻里提到,离校后仍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约100万。而据相关统计,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人数是498万。近五分之一的失业率!不过,用教育部学生司的回答来说,这主要源于结构性矛盾。这样的结构性矛盾,除了周济所说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地区结构矛盾外,还有时间结构矛盾问题。100万离校生没有工作,是个短期性的问题,没人保证三四个月后或者一年半载以后他们仍然没有工作。
河南郑州:大学毕业未就业可直接登记失业
新华网:河南省郑州市近期调整城镇登记失业管理制度,“隐性失业”族被纳入救助体系,大学毕业未就业可直接登记失业。
教育部学生司: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
新华网:眼下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4月25日,国务院在京召开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