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台海》杂志记者 朱莹莹) 昨晚9时45分,厦大建南大礼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作为2007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的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哥本哈根》在厦大完成了第100场演出。结束那一刻,在座每一位观众的内心不再平静,激动,感动,震撼,百感交集。
1998年《哥本哈根》在伦敦首演后,立即引起广泛轰动,连获托尼和普利策两项大奖,在欧美引发了“哥本哈根现象”。2003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将这出取材大胆、创作独特的“科学”戏搬上了中国舞台,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舞台体验和审美感受。
演出后,《哥本哈根》的主创人员、导演及三位主演与在场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哥本哈根》今明两天还将在厦大上演。
剧情简介
《哥本哈根》全剧只有三个角色,分别是德国纳粹时代的科学家海森堡、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夫人玛格瑞特的灵魂。借助这三个灵魂的回忆与对话,围绕“哥本哈根会见之谜”,《哥本哈根》展开了对原子弹研制成功前后历史的审视,进而诠释了科学与道德、责任与良知、科学家与人类命运等人文哲理之谜。(图/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