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更容易实现我们的价值”
本报讯(记者 程墨 实习生 邵振纲)“我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知道那里的教育最需要教师,在那里最能施展我的拳脚,最容易体现我的价值。”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1级学生杨周回到母校,向师弟师妹们讲述了自己在农村一年的教书育人生活。据悉,该校像杨周一样在县市及以下基层学校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达到师范专业就业人数的90%。
“我的舞台就是农村学校,就是那简陋的三尺讲台。在这个舞台上,我放声歌唱——歌唱理想,歌唱奉献,歌唱人民教师的情怀,歌唱绿色田野的生机与希望。”杨周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近1000名毕业生。
杨周于去年7月到地处农村的湖北省潜江市渔洋中学任教,11月就在潜江市教学比武中获得优质课一等奖、优秀教案二等奖。1个月后,他辅导的3名学生在全省探究性实验小制作竞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作为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2006年,华中师大师范类学生达到1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9.7%。长期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基础教育为高校输送人才、高校反哺基础教育”的道路,形成了高等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小学校的鱼水关系,积极鼓励优秀毕业生献身教育、服务基层。从2002年起,师范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每年按10%递增。
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华中师范大学推行了“氛围+平台+项目+保障”的系列措施。自去年9月份以来,该校全面开展针对大学生服务西部、基层的宣传活动。校内媒体及时发布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有关信息,院系也组成了一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带队的宣传队,毕业生随时可就服务西部、基层的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学校还特邀“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报告团来校给学生作报告,形成了以服务西部、服务基层为荣的良好氛围。
同时,华中师大积极搭建毕业生与基层、西部用人单位直接交流的平台,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现场对接。在3月的“基层就业宣传周”活动期间,该校举行了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型校园招聘会,共邀请县(市、区)教育局及各类学校200余家,让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在4月份的“西部就业宣传周”期间,学校邀请了以新疆阿克苏、喀什地区、甘肃张掖等地区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来校挑选毕业生,让毕业生与西部单位工作人员面谈,将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创业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了鼓励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华中师大设立了毕业生“服务西部和基层”奖学金,提供优惠政策。该校规定,非西部地区生源毕业生到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西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已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活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毕业生都能获得1000元到3000元的现金奖励。为给到基层就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保障,学校还在考研加分,档案、户籍管理,助学贷款延期归还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据介绍,该校今年已有20名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0名毕业生参加“研究生支教计划”、78人参加“农村教育硕士计划”,60人参加“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该校英语系2006届天津籍毕业生陈广宁,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双优,但她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参加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到乡村中学工作。她说,基层更需要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应该自觉承担起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