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爱心屋”温暖贫困学子心
本报讯(记者 计琳)在全国高校率先以“慈善工作站”方式进行帮困助学的华东师范大学,日前举行首次成果交流会。作为贫困生捐助受赠的全新模式,“慈善工作站”正在成为高校帮困育人的又一重要途径,并将在上海32所高校进行推广。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于去年年底揭牌成立了“上海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华东师大工作站”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接受点”。其运作方式类似于超市,但服务对象是贫困学生,主要接收来自校内和社会各方的捐赠物品,通过清洁消毒和分类处理,放于全天候服务的“超市”中供贫困生“选购”,贫困学生只需凭学校发放的物资领用券即可在慈善工作站中的开架式货架上选择、领用所需的学习生活用品。
据介绍,学校师生为工作站形象地起名为“慈善爱心屋”,并为其配备了包括展示厅、洗衣房、消毒房和仓库在内的150平方米场地以及各类设备。自爱心屋开办以来,共有100多名辅导员、学生自愿参加了义工工作,不仅在全校掀起了慈善助学献爱心的热潮,更在校园形成了勤俭节约、服务他人的良好风气。同时,慈善爱心屋的创办建立起学校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包括物流队、义卖队、募捐队在内的稳定的义工岗位。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刘清华告诉记者,慈善爱心屋“开架式”的领用方式消除了她以往受助时的羞涩和尴尬。
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认为,“慈善工作站”联动起校内、校外,教师、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源,很好地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拓展了高校帮困的途径,创新了高校育人的机制,对于建立和谐校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