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
小 林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小 韩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涂顺强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程世军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 办公室主任
候铁军 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处 处长
曾学燕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处长
王 刚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小 郭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演播室:
招生就象是传销,这是很多高校学生在向《新闻调查》反映情况的时候所说的话,他们说自己和同学被学校以欺骗的方式招来,并被鼓励参与同样的招生活动从中牟利。学生所说的情况属实吗?这是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展开调查。
解说:“我们怀着愤慨的心情向你们诉说,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拿着同样的录取通知书来到这里,录取通知书上千篇一率的都是注明:四年制(本科)来到学校,交了学费,发现所谓的本科是子虚乌有,甚至现在我们能不能拿到一个合法的毕业证也不知道。”
这是一封在校大学生写给我们的信,他在信中向我们反映,已经读了两年大学的他,不知道现在自己的就读身份究竟是什么。
“被骗学生数目有一万八千余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未来是什么?”
这名学生说他就读于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他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吗?我们赶往江西进行调查。
从江西省会南昌
往南,是这些注有“中国特色大学”的路牌,指引我们找到了江西服装技术学院,学校建在南昌市郊的向塘村。这座欧式建筑的学校看上去气派非凡,我们找到了给我们写信的学生小林。
小林(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家里都以为我们读的是本科,而实际上我们是一个我们连自己身份都不知道的人。
解说:小林说,2004年高考时,他的成绩高出艺术类本科分数线10几分,只因为第一志愿没被录取,才来到了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小林(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报的时候没报这个学校,仅仅在有一个服从栏,服从 不服从这个,填了一个服从,以一个本科的通知书上让我进来的。
解说:得知我们来采访,学生小韩找到我们,他坚持以公开面对镜头的方式接受我们的访问。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我想把事实的真相让更多人知道,不再上这个当。
解说:小韩同样是04级的学生,当年他的成绩高出本科线50分。
记者:你收到的是一个本科通知书吗?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
记者:这个通知书上有注明吗?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他注明了学制是四年。
解说:我们登录了江西省教育网,发现江西省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的高职院校,并不具备颁发本科学历的资格。而小林说,他们是在入学后才渐渐了解到这一情况的。
记者:没有找校方理论过这件事情吗?
小林(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班主任跟我们讲了,就是你们要读本科的话,必须得自考。
解说:而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得知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不具备颁发本科文凭的资质,而且是2003获得的统招专科资格。03到05年间,教育厅下达给该校的统招专科计划一共只有4350人,但目前的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8000人,也就是说有1万余学生并不在招生计划之内。按照规定,高校的招生计划直接和学生的毕业证挂钩,小韩甚至对自己能否获得一个专科文凭都产生了担忧。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我现在我很希望我是一个大专生。
记者:你是说你不确定?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我不确定。
记者:还有什么可能呢?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还有可能也就是不是大专生,也就是高中毕业生。
解说:小韩来自农村,家里条件并不宽裕,每年读大学的学费加上食宿等费用要花掉12000元左右,对于目前的状况他心里很是煎熬。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我自己觉得现在压力蛮大的,因为我爸妈供我读书很不容易,我不知道怎么去开口和他们说这件事情。
解说:小韩说,学校里不明自己就读身份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天是周末,我们在学校附近的路上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
记者:念大几了?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大一。
记者:你们招的时候当时通知书上写着你们是什么学生?是本科吗?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嗯。
记者:那你们现在呢?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现在啊,我不知道。现在是本科吧,我不知道。
记者:你不知道啊?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嗯,应该是。
记者:你们是哪一级的?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2004级的。
记者:就是按什么学生招来的?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当初是按本科。谁知道现在啥呢。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这个好像全国承认本科,但是省内承认本科嘛。
记者:省内承认本科?那这是什么本科啊?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这个我们也说不清楚。
解说: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令记者吃惊,我们又登录到了学校的BBS和一些门户网站的论坛,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的性质不清楚,有的疑惑于自己的就读身份,有的在追问学历的合法性。很多留言都带有很强的情绪性,学生们的这些疑惑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
解说: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了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见到了学院的院长涂顺强。
涂顺强(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我是这样想,这个教育办了15年,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我觉得一言难以说尽。
解说:涂院长向我们介绍,这所学校是他的父亲涂润华创办的,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涂家是裁缝世家,今天的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起初是由服装裁减培训起家的。我们提出就学生的疑问采访相关的业务部门,学校安排了招生办主任程世军接受我们的访问。程主任首先对学校的资质做出了解释。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我们院校是一个国家计划内的普通专科学校。
记者:专科?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专科院校。
记者:那为什么我们在采访学生的时候他们都告诉我,他们看到当时的招生简章和通知书上好像写着都是本科?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那是学生的理解,可能有些时候也不是特别透彻。
记者:您是说学生自己混淆了。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对 有这个情况,来的时候都知道,都知道自己是专科生。
解说:程主任向我们介绍,学校一直对外宣传是专科学校,所谓的本科,需要通过成人高考的方式。
校方的解释和学生的讲述截然相反,但经过了解,学生们都说当年的通知书入学后就已上交,我们向校方提出拍摄一下学生上交的入学通知书。但校方坚持要经过教育厅的允许才可以向我们提供。
经过江西省教育厅的协调,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份2004年江西服装职业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但,这是一份空白的,当初这张通知书上学制一栏标注的,到底是像学生所说的四年,还是像校方所说的三年,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又找到了一份学校2005年的招生简章,在简章的封底,招收对象一栏写着:本科、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学生的字样。
记者:程主任,这上面写的报名对象上面注明的是本科,这是怎么回事?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这个是这样的,愿意读专生本的我们从一开始可以安排。
记者:但这里好像并没有注明是专生本。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这个是这样的,因为招生新生入学的时候还是要见面的,就算是书面没有说明白的,口头上也是一定会说明白的。
记者:但是您要等到见面的时候那很多学生不就太晚了吗?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那前面我们的宣传更多的是以形象为主,你看包括我的桌子上的宣传品。
记者:这个形象当中就是说会有一些水分。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没有水分。怎么会有水分呢?
记者:但我们看到的是你强调出来了这些信息,是容易给人误导的。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这每一个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如果说要在这方面计算这个字眼那会没完没了啊,是吧。
解说:程主任向我们表示,学校从来没有做过虚假的宣传。但是,即使是专科,那超出教育厅招生计划的10000多名学生的身份又是什么呢?
就在我们到学校采访期间,一位知情人向我们提供了一份校内的文件,在这份学校对学生的分类表中我们看到,除了统招计划外,04级和05级共有12046名学生被称为高职预科生。
记者:听过高职预科生这个词吗?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没有。
记者:那你怎么理解这个高职预科生呢?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高职预科,高职肯定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然后预科生也就是不正式的。
记者:如果现在学校告诉你就是一个高职预科生的话,你能接受吗?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肯定不能接受。
解说:记者就预科生的问题向程主任做了求证。
记者:我还在文件上看到你们对这部分学生注明的身份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职预科生,这是怎么一回事?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这个预科我们也没有公开跟学生去讲,只是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是想让教育厅多给一些计划。
记者:结果呢?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教育厅他自然是按照他这个额定的计划来给我们下的。
解说:按照有关规定,我国只有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政策,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高职预科生的做法是否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的政策支持呢,我们联系了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处处长候铁军。
记者:我们从他学校的这个资料当中,他们把这部分计划外的学生非常大的一个比例称之为高职预科生。
候铁军(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处处长):从教育部来说,预科生只有少数民族预科生,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预科生。但社会上怎么会有一个预科生呢?那我就要谈谈这个由来了。
解说:候处长介绍,04年江西民办高校预科生的出现是因为当年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2004年之前,民办高校拥有自主招收国家学历文凭考生的资格,可以不受招生计划的限制。但是,2004年,教育部将这项政策取消。但当时各个民办高校已经将学生招来。为了维护稳定,教育厅将05年的部分计划补给了04年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成为了既定事实上的高职预科。这些学生将晚一年拿到毕业证。但这种做法仅仅是04年的特殊状况。
记者:所以2005年你们怎么会允许他仍然招这么多学生呢?
候铁军(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处处长):2005年我们是不允许他们这么弄的,但是他这个东西你想一个石头往山下滚的时候已经滚动起来了,就顺着这个又滚了一下,就是一个道理,又来一下子。
解说:2005年,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以高职预科的名义招收学生达到了7000多人。程主任也不讳言这种做法的目的。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你也知道民办学校招生他需要想更多的办法这是其中的一种,期望能通过这种办法争取到更多的计划。
解说:招生想了办法,毕业证数量却是一定的,我们从教育厅了解,计划外的学生即使是要获得国家承认的专科文凭,也只能通过成人或自学考试的途径。
记者:对于这些计划外招来的学生,你们基本上是在承担一个组织他们学习的功能。
曾学燕(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对。
记者:计划外招进来,但是又没有通过成考跟自考的,他们最终拿到的是什么学历?
曾学燕(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我们拿一个给他一个学历,学业证明的话。
记者:学业证明,这是证明什么呢?
曾学燕(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证明他学了三年,也成绩合格。
解说:从学校教务处我们了解到,今年已经毕业的2000多名03级学生中,约有一半的学生只拿到了结业证明。但这样的情况大量在校生并不知情,小韩告诉我们,为了搞清楚就读身份的问题,他们还曾经以拒绝上课的方式要求学校做出解释,但并没有获得公开的答复。
小韩(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到后来嘛,因为时间拖的长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记者:我们也知道文凭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是最关键的是为什么不让学生知情呢?为什么不能够实事求是的跟他们说所有的实际情况。
曾学燕(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这个事应该要知情,应该要知情。
解说:在校生不明自己的就读身份,毕业的学生是否对取得的文凭性质知情呢?就在我们采访期间,一个02级的学生联络了我们,她去年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她向我们反映,学校可能在发放假文凭,按我们的要求她把毕业证传真给我们。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03年具备的国家统招资格,但这份毕业证上却鲜明的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字样。我们登陆教育部的网站对她的毕业证书做了查询。
经过查询,这位学生的毕业证书并不在教育部的数据库内,我们向省教育厅做了求证。
记者:我们后来网上查询了输入这个证号之后,查询不到结果。
候铁军(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处处长):这个孩子那就要被他糟蹋掉,走到哪里都是个假冒文凭。这个我不知道,这个你们发现的情况我找他们谈一下。不行的,他不能这样搞。
记者:这个肯定没有通过你们?
候铁军(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处处长):没有通过我们,我们怎么会准许他们搞这个东西,那你叫伪造,伪造是违法的。
解说:读了大学不知道自己的就读身份,大学毕业却不了解取得文凭的性质。随着调查的深入,学生们的混沌状态令记者吃惊。
我们希望了解,当初这么大量的学生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这一天我们以咨询上学的名义在校园内进行了暗访。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等于被骗过来的,所以后悔了,当时他们都说我们是本科,你们过来吧 什么四年,到这儿以后,也没有像你这样打听就直接交了学费了,要像你这样打听一下,就不在这读了,当初也算是被骗吧,网上都说这儿有本科,我们本来打算来读本科,过来以后没有本科。
解说:我们随机采访了十八名学生,学生们几乎都称当初学校的招生宣传打动了他们,而招生宣传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但校方依旧否认了这样的说法。
记者:究竟学校在这个招生过程当中有没有故意地欺瞒和误导学生?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没有,这是确定无疑的。
记者:2004年 2005年这样大规模的招生,靠什么招到这么多人?
程世军(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靠我们的特色 品牌,靠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多年以来形成的诚信。
解说:校方的表态和学生的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校的招生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给我们写信的小林曾经参与过学校的招生,他向我们讲述了学校的招生内幕。
小林(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招生和传销其实模式都是一个样的,在学校里头它是一个总部,再次级的就是小组长,负责某几个省,往下的就是省级代理,这个省级代理又有好多市级的代理,县级的代理。
记者:你是说这个都有一种,大家把它变成一个很职业化的操作了,是这样吗?
小林(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可以这样讲 职业化的。
解说:小林向我们介绍,这两年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和学校采取代理招生的方式密切相关。
为了印证小林的说法,记者以代理学校招生的名义到招生办进行暗访。
一进招生办的大厅,就看到工作台上摆放着写着不同省份的桌牌,记者以代理学校在河北某地招生的身份,联系上了一位负责河北地区招生的吴老师。
吴老师:是这样我们目前这一块已经是差不多是名额满了,我们这边就不需要这一块了。
记者:河北的各个市都有人了?
吴老师:对,我们因为作为这一行的话,因为不是一两年在做招生工作,他们是长期做招生工作的,他们自己有一套自己的班子,都在从事招生工作,这个布点 布面 布人,这些是他最基本的工作了。
解说:这位吴老师介绍目前在河北各地的招生网络已经建立,不需要再找人代理。但她还是留了记者的电话,并表示今后如果有需要会通过河北的外勤与记者联系,那么,这样的代理招生能够有怎样的回报呢?
记者:没有定?
吴老师:对,我们是根据情况来定的,根据你前期提供的报名数量,根据你平时的成绩,根据你汇报的成绩,那这个金额也是不一样的。
记者:那最高多少?
吴老师:也就是最高100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