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07年新会考十大科目如何考
|
|
|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海峡网 2006-12-22 13:35:54 |
商报讯 高中课改后,全新的会考制度———首次学业基础会考将于2007年6月进行。昨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06年福建省高中会考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这是今年高中课改后的第一次高中“会考”。 《大纲》对语、数、外等10门会考学科的命题原则、适用范围、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难度、试卷结构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我市高考专家指出,与旧的会考内容相比,新《大纲》加强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考查考生各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更重视考生整体素质、个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比如尝试设计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式试题就是新会考的最大变化。 据介绍,实行学业基础会考,会考科目比课改前增加了语、数、外3科,每年的1月初和6月中旬各组织一次考试。课改后全省第一次考试时间定明年6月,开考科目为信息技术。此前的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第二年的11月份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从2008年1月起,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10个科目全部开考。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考查时间由各设区市教育局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自行安排。 据介绍,高中生必须参加普高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凡应届学生有1门(含1门)以上科目不合格者,不得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语 文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三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语文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以及高中语文教科书1-5册的内容。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难度:全卷难度为0.85左右。试卷难度区分为:容易题(难度值约为0.8以上);中档题(难度值约为0.6-0.8);稍难题(难度值约为0.4-0.6)。 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约40%;填空题、简答题约20%;写作题约40%。语言知识与运用20分;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10分;文言文阅读10分;现代文阅读20分;写作40分。 数 学 考试范围: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所规定的必修内容。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三种不同难度的试题分值比为8:1:1.试卷的总体难度控制在0.8左右。 试卷结构:试卷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论证过程.三种题型所占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占36%,填空题占15%,解答题占49%。 英 语 考试范围:以教育部制订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为考试的依据,其范围不超过现行统编教材的初级中学英语课本第一至第三册和高级中学英语课本第一至第二册的内容;单词考查的范围一般不超过本考纲的词汇表的要求。 考试形式:考试为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总分值为100分。笔试题中增设口语应用的题型“口语应用”,目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间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试卷难度:试题的总体难度值控制在0.85左右;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 物 理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二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物理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高中物理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不包括课本打*号的内容和“阅读材料”以及“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 考试形式:包括对物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考查,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对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另以实验考查的方式进行。 试卷难度:全卷难度值为0.8 — 0.85。容易题约占70 ~ 80%;中等难度题约占10—20%;稍难题约占10%。 试卷结构:全卷满分值为100分(第Ⅰ卷51分,第Ⅱ卷49分),考试时间90分钟。 ⒈知识结构及占分比例:力学(46±4)%;电学(42±4)%;热学(12±2)% ⒉题型及占分比例:⑴选择题(51±4)%;⑵填空题(包括实验内容)(30±4)%;⑶计算题(包括作图部分)(19±4)%。 信息技术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信息技术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二册的部分内容。考试形式:考试分为闭卷笔试和上机操作考试两部分,每一部分考试的时间都为60分钟、分值都为50分,全卷满分为100分。 试卷难度:全卷的难度值约为0.8。试题按其难度程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它们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约为8:1:1。 试卷结构:笔试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上机操作试题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化 学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化学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册》教材及教材中的习题、复习题、总复习题是命题主要素材和依据。 考试形式:高中化学会考采取闭卷,以纸笔测试方式进行。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部分另以实验考核的方式进行。 考试难度:容易题约70%-80%;中等难题约10%-20%;稍难题约10%。全卷难度值约为0.85。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I、II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知识内容比例如下:(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约33%,其中:化学概念、理论约23%,化学计算约10%。(2)元素化合物知识约67%,其中: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约39%,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约16%。化学实验约12%。 试题题型比例如下:(1)选择题(共22小题)占44%,(2)非选择题(约11小题)占56%。其中:简答题约6%,填空题约42%,计算题约8%。 历 史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历史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中国近代现代史。凡阅读内容加“☆”号部分,以及教材中阅读文字(楷体字),未标有*号的文献资料、图表、注解,“阅读与思考”、活动课,均不列入考试范围。 考试形式:采取闭卷笔答形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难度:容易题,难度值约为0.8以上;中等题,难度值约为0.5-0.8;稍难题,难度值约为0.4-0.5;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全卷总难度值约为0.85。 试卷结构:选择题30小题,占40%;材料解析题3小题,占30%;问答题3小题,占30%。《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约各占50%。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为4:6。 思想政治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思想政治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本届考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一、二年级《思想政治》上、下册的部分内容及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其中2007年6月福建省高中会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考试,以《时事》杂志(高中版)2006-2007年度第1至6期有关内容为范围;2007年11月的重考,以《时事》杂志为依据,考查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的重大时事政治。纯时事考查,其命题以其中的“要事点评”、“热点追踪”、“时事问答”、“考考你”、“大事记”的有关内容为依据。其他试题将结合其中的有关时事知识,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开卷笔答的方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卷难度:全卷难度值约为0.85。试卷难度区分为: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三者占分比例约为8:1:1。 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8%;非选择题约占52%;其中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约占43%;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约占42%;时事政治约占15%。 地 理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地理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下册)。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卷难度:容易题约占70-80%;中等题约占10%-20%;稍难题约占10%;试卷的整卷难度为0.85左右。 试卷结构:试卷的题型及占分比例: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分,非选择题占60分。试卷总题量为46题至50题。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为:自然地理约占50%;人文地理约占50%。 生 物 适用范围:全日制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生物学科会考。 考试范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二册)。根据我省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学年所用教材中的下列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1、“小资料”栏目;2、“研究性课题”栏目;3、“课外读”栏目;4、选做实验:实验十“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其他实验的操作部分;5、选学的内容;6、所有的“实习”、“参观”、“调查”的内容;7、“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8、正文中用小号字排版的课文段落。如“无土栽培”、“血脂”等。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卷难度:容易题约占80%;中等题约占10%;稍难题约占10%。试卷的整卷难度为0.85左右。 试卷结构:试卷的题型及占分比例: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分,非选择题占60分。试卷总题量:50-55题。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约占85%-95%,高中生物实验约占5%-15%。 (注:各学科试卷难度值以考生通过率计算)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