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苏高考 > 文章正文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最新信息通报会纪要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腾讯教育 2008-3-5 8:46:22
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0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05年高考江苏卷: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就文章中的某一个现象、观点、事理作出阐释,讲清道理。这个阐释,根据的不是头脑里的固有认识,而是文章的实际内容。

例如:

2002年全国高考卷:

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怎么样。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运用某一手法,怎样表现某一思想内容,并能作出一定的评价等。

例如:

2004年国家高考卷(河南河北等省用):

18.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1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何以然。现代文阅读考查,就是应该考查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后,能不能明白文章说的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这样说,文章怎么样这样说的。这个阅读要求,兼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要求,简直适用于阅读任何文章和作品!

2.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注重哪些“读”?

我曾写过《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注重哪些“读”?》一文。我的看法是:① “精读”与“略读”,应注重“精读”。② “主观性阅读”与“客观性阅读”,应注重“客观性阅读”。③ “理解性阅读”、“吸收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这三种阅读都应该注重,三种能力都应该具备,缺一不可。④“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它们的重要性。

3.树立阅读五意识,答好阅读测试题。

所谓阅读五意识,就是语境、信息、要点、求实、整体等意识。五意识体现了现代人们对阅读的期望和阅读的主要规范,而与传统的注重品味赏玩的阅读意识有所不同。

(1)树立语境意识,理解并答好词、句理解题。

(2)树立信息意识,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在掌握既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推断。

(3)树立求实意识,实事求是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树立要点意识,全面把握相关具体内容,确保答案要点齐全。

(5)树立整体意识,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要特点的前提之下,认真思考文章的某些具体问题,确保问题解答有依循,不离谱,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4.科技文、社科文错误选项设计一般有哪些方法?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化失误、浮于表面、将无作有、毫不相关、缺乏依据、义不完全、不看条件、不合逻辑、因果颠倒、先后错乱。

5.完成现代文阅读测试题一般存在什么问题?

(1)大而化之地阅读文章,未把握全文就试图解答各道试题,不从整体出发就试图解答关于某一语域的试题;

(2)不能根据语境答题,不懂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

(3)自认为某一地方与试题有关,只抓住这个地方猛写猛答,不注意全面吸收信息,或不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加以概括,答案要点严重不全。

(4)不懂得某些文章学常识,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不上路子;

(5)有了一定的常识,又多用空话、套话,答题空洞而没有具体内容;

(6)不从文章的实际出发而从头脑里的固有认识出发答题;

(7)不认真研读试题,不接受试题的指令答题。

……
三、现代文阅读赋分增加。过去是9+22=31分,现在是20+18=38分。

四、综合上面所谈,关于2008年我省语文新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几个结论:

1.在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更显重要,地位更高,对于获取优秀语文成绩,作用更大。

2.就具体考点而言,现代文阅读方面变化最大。

3.现代文阅读方面,变化最大的又是文学作品的阅读。

4.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测试要求,要强化文体意识。不但文学作品阅读与另两类文本阅读要求不同,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也强调“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5.种种测试要求中,有的颇为新颖,如探究就是这样;有的又颇为传统,如“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等就是这样。

6.部分考生的附加题,最主要的也是现代文阅读问题。

7.在某种意义上,试卷结构的变化也因阅读方面的变化而起。

第三个问题:文学作品阅读中有许多模糊性的试题,该怎样下手作答?

这主要指的是鉴赏性的试题。

有的题目有明确的指向,如江苏07年第16题:

“男人虽然不再耍链费胳臂,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但是,有的题目却似乎问得模糊,例如:

1.江苏07年第15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