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9日电(记者崔静魏武)国家民委29日发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指出,我国将适当扩大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的招生规模,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长期注重加强民族高等院校的建设。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改善民族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民族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快推进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步伐。
此外,我国将按照新机制推进民族地区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按照《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国将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丹珠昂奔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大力培养科技推广人才,提高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同时,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宣传品的翻译出版,鼓励开设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科普栏目,建设乡村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等科普设施。创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机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继续开展智力支边活动。
中国首个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为十一五设6大目标
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保持现有水平;民族自治地方“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少数民族婴儿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5‰;>>>详细
全国西藏班将统一评估 身心健康成为重要指标
教育部将制定全新的督导评估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内地西藏班(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对西藏班(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等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估指标,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对西藏班(校)的督导评估体系当中。>>>详细
万余柯尔克孜族牧民子女将逐步走下高原就学
布玛丽雅是新疆阿克陶县实验中学初三(5)班的柯尔克孜族学生,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批由当地政府资助走下高原就学的孩子。而一年前,这个山里女孩每天要走近2小时山路才能赶到乡中学上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