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学初三4班 吴克寒
家的门前有一方池塘,寥寥几根水草毫无生气,偶尔游过几尾瘦骨如柴的鲫鱼。一株平淡无奇的野生睡莲在这片惨根断茎的池塘中显得分外耀眼。
奶奶说,门前这一带的水塘马上要被填平了,政府要盖新楼。我暗暗高兴,马上就可以不必见到这一幅荒乱的景象了。奶奶又说:“这么美丽的景色再也见不到了,真是可惜啊!”我惊呼奶奶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奶奶笑笑说:“等哪天下过雨之后你就知道了。”
巧的是,这个的原本晴朗的双休日竟下起了暴雨。
窗外狂风呼啸,雷雨大作,我蜷缩在暖和的沙发上“欣赏”外界被风雨揉躏的场面。忽然记起奶奶的话,于是透过窗户,向池塘的方向眺望。荷叶和断茎早已一塌糊涂,虽然我看不见鲫鱼娇小的身体,但也可以猜到它们一定是躲在桥洞下避雨。
只有睡莲在接受大自然无情的挑战。
池塘里污浊的池水掀起千层浪,如愤怒的巨兽一般冲向睡莲,想要将她吞食。而睡莲毫不畏惧,勇敢地用柔弱的身躯支撑一切,用娇嫩的花瓣抗击洪流。轰隆隆的雷声响起,如炸弹一般想要将他炸裂,然而她不屈不饶,将雪白的花瓣作为武器同雷公顽强作战。呼啸的狂风想镰刀一样想要把她割断,而他却傲然挺立着自己纤细的躯干,逆风而上,即使战死沙场也无妨!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被睡莲的坚贞精神所折服,也终于理解了奶奶的话。因为在第二天,阳光洒慢大地的时候,睡莲无比开心、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地笑了,她用直挺的腰板,完整的花蕊告诉人们—--她未倒下!她从未屈服!
在看看阳台上那些名贵的花儿们,破败不堪、奄奄一息。睡莲自然成了她们之中最最好看,最最精神的。
经历风雨,没有倒下的才是最美的。
[点评]本文在写法上虽无奇特之处,但全篇思路清楚、主题集中、有一气呵成的连贯之美。中学生作文比较容易写成的是记叙文、叙事散文或夹叙夹议的议论文,因为这几类文体常写且容易模仿范文。本文属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很多学生怕写这一类文,因为它需要有平常真实的积累,如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对情感的细腻体会,更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看来,本文的作者是个生活和写作中的“有心人”,她那生动优美、简练细腻的文字即可证明。当然,本文还可以更深学习一下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形”上可以涵盖范围更广阔些。(指导教师:吕珍)
57.经历风雨
科技中学初三6班 苏江柳
家乡的龙眼树四季常绿,并且随处可见,我的家就偎依在那龙眼树的襁褓里头。从小到大,这喜人的树给予我最多的不是它满枝头沉甸甸金灿灿的果子,而是它在经历风雨时所展现的迷人姿态。
枝上栖着的布谷鸟终是唱来了亲爱的七月。阳光似夜里的灯儿一样灿烂得刺眼,龙眼林子舒展着身子,大口大口呼吸这初夏的清新,沐浴着和煦的缕缕阳光,把它们一束束送进林子里头。我们在树下自在地荡着秋千,黄色的龙眼花儿不时地摇落几粒。这么幸福的龙眼树可像是我们,被爱包裹着的我们?
晴天中突然响了个扫人兴的霹雳,招来几片阴沉着脸的浓云。我们得赶紧回家收衣服,妈妈交代别让晾着的衣服给这个季节的狂雨打个湿透。那顶上越积越厚的乌云等不及了,仿着秋晚落叶的势头打下来,没有任何征兆。寂静的林子里便喧嚷起来,雨点像只只粗暴的脚掌狠狠的往龙眼树上的叶子上踩,顺带着剥落几粒黄色的小花儿。天空又一声惊雷,风也夹在这暴雨中来了,连聒噪不停的布谷鸟也沙哑了嗓音,那些在晴日里吟着的曲儿也不堪地隐去。龙眼树任凭着雨打风锤,只是一动不动挺着腰杆,在朦胧不清的雨里,我听到被大风掀着又盖上的枝叶在沙沙作响,看不清此时的树是否耷拉着双臂在苦苦哀求风雨早些停下?——不,那被风雨打落的与阳光同样耀眼的花儿不正是它从容淡定的容颜?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裹着粗皮的树干深处在骄傲地呐喊着。
风停了,雨也止,从龙眼树愈加青艳的叶丛里传出夏天的第一声蝉鸣,划破沉沉的黑云,让太阳露出红脸。那是龙眼树在经历风雨并战胜风雨之后像泡沫一样浮上脸的会心的笑。
[点评]龙眼,闽南地区很普通很常见的一种植物,但作者却从它身上领悟到了战胜风雨的勇气和坚毅,能以小见大,立意较深。本文中最吸引读者的是语言的优美,尤其是修辞的恰当,例如:“龙眼树任凭着雨打风锤,只是一动不动挺着腰杆,在朦胧不清的雨里,我听到被大风掀着又盖上的枝叶在沙沙作响,看不清此时的树是否耷拉着双臂在苦苦哀求风雨早些停下?”用词准确,写出了龙眼树在经历风雨时的形象。细腻的情感里洋溢着浓郁的文采,流畅的语言中闪现出人生的哲理。(指导教师:张绮璇)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